宫颈癌疫苗的主要成分是HPV病毒的L1蛋白和佐剂,可诱导机体产生特异性体液免疫反应,预防HPV病毒感染。目前已上市的有二价、四价和九价三种疫苗,接种方法为肌内注射,首选上臂三角肌,接种禁忌包括对疫苗活性成分或辅料成分超敏者等,接种后仍应定期进行宫颈癌筛查。
宫颈癌疫苗的主要成分是HPV病毒的L1蛋白和佐剂。
HPV病毒是一种双链DNA病毒,主要感染人体的皮肤和黏膜上皮细胞,根据其致癌性的不同,可分为高危型和低危型。高危型HPV持续感染是宫颈癌的主要危险因素,目前已鉴定出超过200种HPV型别,其中约40种与生殖道感染相关,超过14种被认为是高危型HPV,最常见的高危型HPV有HPV16、HPV18、HPV31、HPV33、HPV45、HPV52和HPV58等。
宫颈癌疫苗就是通过制备HPV病毒的L1蛋白,诱导机体产生特异性的体液免疫反应,从而预防HPV病毒的感染。目前已上市的宫颈癌疫苗包括二价、四价和九价三种,它们分别针对HPV16和HPV18型、HPV6和HPV11型、HPV16、HPV18、HPV31、HPV33、HPV45、HPV52和HPV58型。
宫颈癌疫苗的使用禁忌主要包括:
对疫苗的活性成分或任何辅料成分有超敏反应者禁用;
患急性疾病、严重慢性疾病、慢性疾病的急性发作期和发热者应推迟接种;
准备妊娠、妊娠及哺乳期女性应推迟接种。
宫颈癌疫苗的使用方法为肌内注射,首选接种部位为上臂三角肌。二价和四价疫苗推荐接种于0、1和6月分别接种1剂次,九价疫苗推荐接种于0、2和6月分别接种1剂次,首剂与第2剂的接种间隔至少为1个月,第2剂与第3剂的接种间隔至少为3个月,所有3剂应在1年内完成。
需要注意的是,宫颈癌疫苗并不能预防所有的HPV感染和宫颈癌,接种疫苗后仍应定期进行宫颈癌筛查。此外,接种疫苗可能会出现一些不良反应,如注射部位疼痛、红肿、发热、头痛、恶心等,一般症状较轻,不需要特殊处理,可自行缓解。如果症状严重或持续不缓解,应及时就医。
总之,宫颈癌疫苗是预防宫颈癌的有效手段之一,建议符合接种条件的女性及时接种。同时,应注意接种疫苗的禁忌和注意事项,如有任何疑问,可咨询医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