扁桃体炎可分为急性和慢性,主要致病菌是乙型溶血性链球菌等,受凉、过度劳累等可降低机体抵抗力而发病,主要症状是咽痛,治疗方法包括充分休息、饮食调整、补充液体及电解质、使用抗生素、手术切除等。
扁桃体炎可分为急性扁桃体炎和慢性扁桃体炎。患急性传染病(如猩红热、麻疹、流感、白喉等)后,可引起慢性扁桃体炎,鼻腔有鼻窦感染也可伴发本病。扁桃体炎的主要致病菌是乙型溶血性链球菌,葡萄球菌,肺炎双球菌。腺病毒也可引起扁桃体炎。当机体抵抗力因寒冷,潮湿,过度劳累,烟酒过度,有害气体刺激等因素骤然降低时,细菌繁殖加强可致扁桃体发炎。有时扁桃体炎也可发生于某些急性传染病如猩红热、白喉、麻疹、流感等。
急性扁桃体炎有传染性,潜伏期约3~4天,春秋两季气温变化时最多见。起病急,恶寒、高热可达39~40℃,尤其是幼儿可因高热而抽搐、呕吐或昏睡、食欲不振、便秘及全身酸困等。咽痛是最明显的症状,吞咽或咳嗽时加重,剧烈者可放射至耳部,幼儿常因不能吞咽而哭闹不安。儿童若因扁桃体肥大影响呼吸时可妨碍其睡眠,夜间常惊醒不安。
慢性扁桃体炎局部多无明显自觉症状,时有咽干、异物感、发痒等,常有急性发作史。儿童扁桃体过度肥大可影响呼吸和吞咽。若腺样体也大时,则致鼻堵、打鼾。扁桃体炎的治疗主要是控制感染,扁桃体炎多为细菌感染,特别是化脓性扁桃体炎更是化脓菌所致,所以必须使用抗生素。
扁桃体炎的患者应充分休息,远离起病诱因,清淡饮食、进流食、多饮水、加强营养及疏通大便。禁食辛辣、烧烤、油腻、戒烟戒酒。对于高热及吞咽困难者,应适当补充液体及电解质,保持体内水盐平衡。症状轻者可局部应用含漱液及含片。对于反复发炎的扁桃体,可在急性炎症消退后行扁桃体切除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