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缺铁性贫血的常见症状有皮肤和黏膜苍白、容易疲劳和乏力、食欲减退、免疫力下降、呼吸和心跳加快等,若怀疑孩子患病,需及时就医,通过血常规检查确诊,治疗方法主要包括补充铁剂、调整饮食、治疗原发病、定期复查等。
小儿缺铁性贫血是一种常见的营养性疾病,主要发生在6个月至2岁的婴幼儿。如果不及时治疗,可能会影响孩子的生长发育、智力发展和免疫系统功能。以下是小儿缺铁性贫血的常见症状:
1.皮肤和黏膜苍白:这是小儿缺铁性贫血最常见的症状,表现为面色苍白、口唇黏膜和指甲床苍白。
2.容易疲劳和乏力:孩子可能会经常感到疲劳和乏力,活动后症状加重。
3.食欲减退:孩子可能会出现食欲减退、挑食、偏食等症状,影响营养摄入。
4.免疫力下降:缺铁性贫血会影响孩子的免疫系统功能,使孩子容易感染疾病。
5.呼吸和心跳加快:孩子可能会出现呼吸急促、心跳加快等症状,在活动或哭闹时更为明显。
6.其他症状:部分孩子还可能出现头晕、头痛、注意力不集中、易怒、烦躁等症状。
如果家长发现孩子有以上症状,应及时带孩子到医院就诊,进行血常规检查,以确定是否患有缺铁性贫血。如果确诊为缺铁性贫血,应及时治疗。治疗方法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补充铁剂:医生会根据孩子的年龄和体重,给予适量的铁剂口服。同时,还可以补充维生素C,以促进铁的吸收。
2.调整饮食:增加富含铁的食物摄入,如动物肝脏、瘦肉、蛋黄、豆类、绿叶蔬菜等。同时,还应注意饮食的均衡和多样化。
3.治疗原发病:如果孩子患有其他疾病,如慢性腹泻、慢性失血等,应及时治疗原发病,以避免铁的流失。
4.定期复查:治疗期间,应定期带孩子到医院复查血常规,以了解治疗效果。
需要注意的是,小儿缺铁性贫血的治疗需要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家长应严格按照医生的建议给孩子服用铁剂,避免自行增减剂量。同时,还应注意孩子的饮食和生活习惯,保证孩子摄入足够的营养和睡眠,以促进疾病的康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