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视网膜母细胞瘤可分为眼内生长期、青光眼期、眼外期和全身转移期四期,各期症状和治疗方法不同,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对提高患儿生存率和生活质量至关重要。
根据小儿视网膜母细胞瘤的临床表现和治疗方法,可将其分为四期,具体分析:
眼内生长期:肿瘤局限在眼球内,患儿可出现白瞳症(瞳孔区呈现黄白色反光)。此时,肿瘤体积较小,可通过经瞳孔温热疗法、光凝、冷冻治疗、放射性核素近距离放疗等方法,保存眼球并保留部分视力。
青光眼期:眼内肿瘤体积不断增大,导致眼压升高,患儿出现患侧眼球突出、眶深部饱满、结膜充血、角膜水肿、眼压升高等症状。治疗方法主要为经睫状体扁平部温热疗法、局部治疗、选择性眼动脉化疗等。
眼外期:肿瘤穿破眼球壁向眼外生长,可累及视神经、眶骨膜、鼻窦、眼眶等部位,引起眼球突出、眶区扪及质地坚硬的肿块、眼球运动障碍、视力下降等症状。此期多采取眶内容剜除术、外部放疗等方法治疗。
全身转移期:晚期可通过血行转移至全身各个部位,常见转移部位包括骨骼、肝脏、肺、脑等。患儿可出现发热、贫血、体重下降、骨痛、头痛、呕吐、抽搐等症状。此期多采用全身化疗、局部放疗、手术治疗等方法。
需要注意的是,小儿视网膜母细胞瘤的分期是基于肿瘤的大小、位置、侵犯范围等因素进行的,分期越晚,治疗难度越大,预后也越差。因此,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对于提高患儿的生存率和生活质量至关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