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摩内关穴、合谷穴、足三里穴、风池穴等穴位可以一定程度上缓解晕车症状,此外还可以通过坐在前座、打开窗户、闭目养神、吃晕车药等方法减轻晕车症状。孕妇和儿童按摩穴位需特别注意。
晕车是指乘坐交通工具时,人体内耳平衡感受器受到过度运动刺激,前庭器官产生过量生物电,影响神经中枢而出现的出冷汗、恶心、呕吐、头晕等症状。以下是一些可以缓解晕车的穴位:
1.内关穴:内关穴位于手腕内侧,距离手腕横纹约三指宽的中央。按摩内关穴可以调节心包经和脾胃经的气血,缓解晕车症状。
2.合谷穴:合谷穴位于手背,第2掌骨桡侧的中点处。按摩合谷穴可以缓解胃肠不适,减轻晕车症状。
3.足三里穴:足三里穴位于小腿外侧,犊鼻下3寸,犊鼻与解溪连线上。按摩足三里穴可以调节脾胃功能,缓解晕车症状。
4.风池穴:风池穴位于后颈部,后头骨下,两条大筋外缘陷窝中,相当于耳垂齐平。按摩风池穴可以缓解头晕、头痛等症状,减轻晕车症状。
需要注意的是,按摩穴位只能缓解晕车症状,不能根治晕车。如果晕车症状严重,建议在乘车前服用晕车药或贴晕车贴。此外,以下是一些其他缓解晕车的方法:
1.坐在前座:坐在前座可以减少车辆的颠簸和晃动,减轻晕车症状。
2.打开窗户:打开窗户可以让新鲜空气进入车内,减轻晕车症状。
3.闭目养神:闭目养神可以减少外界的刺激,缓解晕车症状。
4.吃晕车药:如果晕车症状严重,可以在乘车前服用晕车药或贴晕车贴。
对于孕妇和儿童,按摩穴位缓解晕车症状时需要特别注意。孕妇的腹部和穴位比较敏感,按摩时需要轻柔,避免对胎儿造成影响。儿童的皮肤比较娇嫩,按摩时需要注意力度和时间,避免对皮肤造成损伤。
总之,按摩穴位可以缓解晕车症状,但不能根治晕车。如果晕车症状严重,建议在乘车前采取其他措施,如服用晕车药、贴晕车贴等。此外,保持良好的心情和睡眠,避免过度劳累,也可以减轻晕车症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