类风湿性关节炎是以侵蚀性关节炎为主要表现的全身性自身免疫病,好发于中年女性,我国的患病率为0.24%~0.5%。其主要症状有对称性、多关节炎,关节畸形,以及发热、类风湿结节、类风湿血管炎及淋巴结肿大等关节外表现。目前类风湿性关节炎的确切病因不明,可能与感染、遗传、内分泌、吸烟、寒冷、外伤及精神刺激等因素有关。其诊断标准包括晨僵、多关节受累、手关节炎、类风湿结节、X线改变、类风湿因子阳性及抗环瓜氨酸肽抗体阳性等。治疗方法主要有一般性治疗、药物治疗和手术治疗。日常生活中,患者应注意保暖、避免感染、适当锻炼、均衡饮食、保持心情愉悦、遵医嘱服药并定期复查。
类风湿性关节炎是一种以侵蚀性关节炎为主要表现的全身性自身免疫病,确切病因不明,基本病理改变为滑膜炎和血管翳形成,并逐渐出现关节软骨和骨破坏,最终导致关节畸形和功能丧失。好发于中年女性,我国的患病率为0.24%~0.5%。
1.类风湿性关节炎的主要症状有哪些?
关节表现:多呈对称性、多关节炎,常见的手、腕、足等小关节,其次为肘、肩、膝、髋、踝、颞颌关节等,颈椎、胸椎、腰椎等脊柱关节也可受累。关节畸形,掌指关节的半脱位,手指向尺侧偏斜,称为“天鹅颈”样畸形,近侧指间关节过伸,远端指间关节屈曲,呈“纽扣花样”畸形。
关节外表现:多系统受累,可有发热、类风湿结节、类风湿血管炎及淋巴结肿大等。心脏受累可有心包炎、心包积液、心外膜、心肌及传导系统受累。呼吸系统受累可有胸膜炎、胸腔积液、肺动脉高压。肾脏受累可出现蛋白尿、血尿、管型尿,甚至肾功能衰竭。贫血较常见。
2.类风湿性关节炎的病因是什么?
感染:部分类风湿关节炎患者的发病与感染相关,病毒、细菌、支原体等感染可能通过某些机制导致关节炎。
遗传:本病在某些家族中发病率较高,在人群调查中,发现人类白细胞抗原-DR4及HLA-DR1共同基因与类风湿关节炎的发病有关。
内分泌:雌激素可刺激类风湿关节炎的发病。
其他:吸烟、寒冷、外伤及精神刺激等因素可能与类风湿关节炎的发生有关。
3.类风湿性关节炎的诊断标准是什么?
晨僵:关节及关节周围的僵硬感,至少持续1小时。
多关节受累:多关节炎常为对称性、多个关节肿胀、疼痛、畸形。
手关节炎:腕、掌指或近端指间关节肿胀,或有疼痛、畸形。
类风湿结节:皮下结节,质硬,无触痛,对称性分布。
X线改变:骨质疏松和破坏。
类风湿因子阳性:滴度>1:32。
抗环瓜氨酸肽抗体阳性:特异性较高。
具备4条或4条以上标准,可诊断为类风湿关节炎。
4.类风湿性关节炎的治疗方法有哪些?
一般性治疗:包括休息、关节制动(急性期)、关节功能锻炼(恢复期)等。
药物治疗:非甾体抗炎药、抗风湿药、糖皮质激素、生物制剂等。
手术治疗:如滑膜切除术、人工关节置换术等。
5.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日常生活中需要注意什么?
注意保暖,避免寒冷刺激。
避免感染,预防感冒。
适当锻炼,增强体质。
均衡饮食,增加营养。
保持心情愉悦,避免精神刺激。
遵医嘱服药,定期复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