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发性痛经可通过饮食调整、热敷、运动等方法缓解,严重者可遵医嘱服用止痛药;继发性痛经需治疗原发病。
痛经是一种常见的妇科症状,指行经前后或月经期出现下腹部疼痛、坠胀,伴有腰酸或其他不适,症状严重影响生活质量者。痛经分为原发性痛经和继发性两类,原发性痛经指生殖器官无器质性病变的痛经,占痛经90%以上;继发性痛经指由盆腔器质性疾病引起的痛经。以下是一些可以缓解痛经的方法:
1.饮食调整:
适量补充富含钙、钾及镁的食物,如牛奶、豆腐、菠菜等,可减少月经来潮时的抽筋、情绪不稳等不适。
避免过甜或过咸的垃圾食物,以免造成血糖不稳定,加重经期不适。
多吃高纤维食物,如蔬菜、水果、全谷类、全麦面、糙米、燕麦等食物,摄入足够的高纤维食物,可促进动情激素排出,增加血液中镁的含量,调整月经和镇静神经。
2.热敷:
下腹部热敷有助于促进血液循环,松弛肌肉,减轻疼痛。
使用热毛巾、热水袋或暖宫贴等,每次热敷约20分钟。
3.运动:
适量的运动,如散步、瑜伽等,可以缓解痛经。
运动能改善血液循环,缓解肌肉紧张,减轻痛经症状。
4.药物治疗:
如果痛经严重影响生活,可以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止痛药,如布洛芬、酮洛芬等。
这些药物可以缓解疼痛,但需要注意使用剂量和时间,避免长期使用。
需要注意的是,以上方法只能缓解痛经症状,如果痛经持续不缓解或伴有其他症状,如发热、呕吐等,应及时就医,排除其他疾病的可能。此外,对于原发性痛经,青春期少女应注意保暖,避免寒冷刺激;经期避免剧烈运动和过度劳累;保持心情愉快,避免精神紧张和情绪波动。对于继发性痛经,应积极治疗原发病,如盆腔炎、子宫内膜异位症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