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可以通过测量血压数值、观察症状表现、了解家族病史、关注生活习惯与年龄、排查其他疾病等措施来判断是否得了高血压。
1.测量血压数值
在未使用降压药物的情况下,非同日3次测量诊室血压,收缩压≥140mmHg和(或)舒张压≥90mmHg,可诊断为高血压。家庭自测血压收缩压≥135mmHg和(或)舒张压≥85mmHg,也需警惕高血压可能。比如,小王连续三天在家不同时段测量血压,数值分别为138/86mmHg、142/88mmHg、136/87mmHg,就应及时就医进一步检查。
2.观察症状表现
部分高血压患者可能出现头痛、头晕、头胀、颈项发紧、疲劳、心悸、耳鸣等症状。但也有很多高血压患者初期无明显症状,或症状不具有特异性,很容易被忽视。例如,李女士经常感到头晕、头痛,起初以为是工作劳累没在意,后来体检发现血压偏高,才意识到是高血压的症状。
3.了解家族病史
高血压具有一定的遗传倾向,如果父母、兄弟姐妹等直系亲属中有高血压患者,自身患高血压的风险会增加。比如,小张的父亲患有高血压,那么小张就需要更关注自己的血压情况,定期测量。
4.关注生活习惯与年龄
长期高盐饮食、过量饮酒、缺乏运动、长期精神紧张以及年龄增长(尤其是40岁以上人群),都是高血压的危险因素。例如,赵先生长期喜欢吃咸菜等高盐食物,又不爱运动,年龄也超过了40岁,那么他患高血压的可能性就相对较大。
5.排查其他疾病
一些疾病也可能导致血压升高,如肾脏疾病、内分泌疾病等。所以,当血压异常升高时,需要排查是否存在这些继发性高血压因素。例如,小陈突然血压升高,经过检查发现是肾脏疾病引起的继发性高血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