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肾炎治疗原则包括控制高血压、限制蛋白及磷摄入、抗血小板治疗、避免肾损害因素,具体方案需个体化并定期复查,特殊人群需调整治疗。
慢性肾小球肾炎简称为慢性肾炎,系指蛋白尿、血尿、高血压、水肿为基本临床表现,起病方式各有不同,病情迁延,病变缓慢进展,可有不同程度的肾功能减退,最终将发展为慢性肾衰竭的一组肾小球病。由于本组疾病的病理类型及病期不同,主要临床表现可各不相同,疾病表现呈多样化。其治疗原则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积极控制高血压:高血压是加速肾小球硬化、促进肾功能恶化的重要因素,积极控制高血压是慢性肾炎治疗的重要环节。
2.限制食物中蛋白及磷的摄入:有大量蛋白尿,水肿者应低盐(<3g/d)饮食;氮质血症时应限制蛋白及磷的入量,即优质低蛋白饮食(0.6g/kg.d),同时补充必需氨基酸或α-酮酸。
3.应用抗血小板药物:慢性肾炎常有血小板功能异常,可给予双嘧达莫(潘生丁)、阿司匹林等抗血小板药物。
4.糖皮质激素和细胞毒药物:一般不主张应用糖皮质激素及细胞毒药物。
5.避免加重肾损害的因素:感染、劳累、妊娠及应用肾毒性药物等,均可能损伤肾功能,导致病情加重,应予以避免。
需要注意的是,慢性肾炎的治疗应根据具体情况制定个体化方案,同时需要定期复查,以便及时调整治疗方案。此外,对于特殊人群,如儿童、老年人、孕妇等,治疗方案应根据其具体情况进行调整。同时,患者应注意休息,避免劳累、感染等加重因素,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和饮食习惯,有助于控制病情进展。如果出现肾功能不全等并发症,应及时就医,接受专业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