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亢治疗后可能出现甲减症状,如代谢率降低、体重增加、心血管系统异常、肌肉与关节问题、内分泌系统紊乱,黏液性水肿昏迷是甲减危象,需及时就医并调整治疗方案。
根据甲亢治疗后变成甲减的症状,可能出现以下表现:
1.代谢率降低:畏寒、乏力、手足肿胀感、少汗、动作缓慢、精神萎靡、嗜睡、记忆力减退、反应迟钝、便秘。
2.体重增加:食欲减退、腹胀、便秘。
3.心血管系统:心动过缓、心音低弱、心脏扩大、心包积液、心电图呈低电压T波低平或倒置、房室传导阻滞。
4.肌肉与关节:肌肉乏力、暂时性肌强直、痉挛、疼痛、咀嚼肌、胸锁乳突肌、股四头肌无力。
5.内分泌系统:女性月经过多、经期延长、闭经,男性阳痿、乳房发育。
6.黏液性水肿昏迷:是甲减危象的一种,多于冬季寒冷时发病,感染、手术、镇静、麻醉剂使用不当等为常见诱因。起病隐匿,前驱症状有畏寒、乏力、嗜睡、意识模糊、精神异常、恶心、呕吐、腹泻、低体温等。皮肤苍白、发凉、干燥粗厚、脱屑。腱反射减弱或消失,跟腱反射恢复时间延长。严重者可昏迷、休克、心肾功能衰竭。
需要注意的是,这些症状并不一定同时出现,而且甲减的症状可能与其他健康问题相似,因此如果出现上述症状,尤其是在甲亢治疗后,应及时就医,进行甲状腺功能检查以明确诊断。
对于接受甲亢治疗的患者,医生会密切监测甲状腺功能,以确保治疗的效果和安全性。如果甲状腺功能减退,医生可能会调整治疗方案,例如减少抗甲状腺药物的剂量或添加甲状腺激素替代治疗。
此外,对于老年人、有心血管疾病史或其他健康问题的患者,甲减的症状可能不典型,更需要密切关注和及时诊断治疗。同时,患者在治疗期间应遵循医生的建议,定期进行检查,并注意饮食和生活方式的调整,如适当增加碘的摄入、保持适当的运动等。
总之,对于甲亢治疗后出现的任何不适症状,患者应及时告知医生,以便进行准确的诊断和治疗,避免延误病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