羊水栓塞是分娩过程中的严重并发症,其高危因素包括高龄、多胎、剖宫产等,临床表现多样,如呼吸困难、休克等,肺动脉高压、过敏性休克、DIC等也可确诊,治疗主要是抗过敏、抗休克等,预防措施包括严密观察产程等,羊水栓塞的预后与病情严重程度和治疗及时性有关。
羊水栓塞是分娩过程中,羊水进入母体血液循环,引起急性肺栓塞、过敏性休克、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肾衰竭等一系列严重并发症的综合征。羊水栓塞起病急、病情凶险,病死率高,是孕产妇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本文根据羊水栓塞临床指南,对羊水栓塞的问题进行解答。
1.羊水栓塞的高危因素有哪些?
高龄产妇、多胎妊娠、剖宫产、前置胎盘、子宫破裂等。
胎膜早破、前置胎盘、胎盘早剥等。
宫缩过强、急产、催产素使用不当等。
羊膜腔穿刺、胎儿镜检查等。
2.羊水栓塞有哪些临床表现?
呼吸急促、呼吸困难、呛咳、紫绀等。
低血压、休克、昏迷等。
皮肤黏膜出血、血尿、便血等。
胎心减慢、消失等。
3.羊水栓塞如何诊断?
典型的临床表现。
肺动脉高压。
过敏性休克。
DIC等。
4.羊水栓塞如何治疗?
立即抗过敏、抗休克、解除肺动脉高压、抗DIC等治疗。
纠正呼吸衰竭、肾衰竭等并发症。
必要时行子宫切除术等。
5.羊水栓塞的预防措施有哪些?
严密观察产程,及时发现和处理羊水栓塞的高危因素。
人工破膜时应在宫缩间歇期进行。
避免宫缩过强。
严格掌握催产素的使用指征。
6.羊水栓塞的预后如何?
羊水栓塞的预后与病情的严重程度、治疗是否及时有关。
轻度羊水栓塞经过及时治疗,预后较好。
重度羊水栓塞病死率高。
羊水栓塞是一种严重的分娩并发症,严重威胁孕产妇的生命安全。医务人员应加强对羊水栓塞的认识,提高诊断和治疗水平,降低羊水栓塞的病死率。同时,孕产妇也应了解羊水栓塞的高危因素和预防措施,积极配合医生的检查和治疗,以保障自身的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