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腺癌的病理类型复杂多样,包括浸润性导管癌、浸润性小叶癌、导管内癌等,不同类型的乳腺癌具有不同的生物学行为和治疗反应,治疗方法包括手术、放疗、化疗、内分泌治疗和靶向治疗等,预后也因肿瘤类型、分期、激素受体状态和HER-2表达情况等因素而异。
乳腺癌是女性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其病理类型复杂多样。不同类型的乳腺癌具有不同的生物学行为和治疗反应,因此准确的病理诊断对于乳腺癌的治疗和预后至关重要。本文将介绍几种常见的乳腺癌病理类型及其特点。
一、浸润性导管癌
浸润性导管癌是最常见的乳腺癌类型,占所有乳腺癌的70%~80%。其特点是癌细胞突破乳腺导管基底膜,向间质浸润生长。
1.临床表现
乳房肿块:常为无意中发现的无痛性肿块,质地硬,边缘不规则,表面不光滑。
乳头溢液:部分患者可出现乳头溢液,多为血性或浆液性。
皮肤改变:肿瘤侵犯皮肤时,可出现酒窝征、橘皮样改变等。
腋窝淋巴结肿大:晚期可出现腋窝淋巴结转移,导致淋巴结肿大。
2.治疗方法
手术治疗:包括乳房切除术、腋窝淋巴结清扫术等。
放疗:用于术后辅助治疗,降低复发风险。
化疗:常用药物包括紫杉醇、多西他赛、环磷酰胺等。
内分泌治疗:适用于激素受体阳性的患者,可使用他莫昔芬、来曲唑等药物。
靶向治疗:针对HER-2阳性的患者,可使用曲妥珠单抗等药物。
3.预后
浸润性导管癌的预后与肿瘤大小、淋巴结转移情况、激素受体状态等因素有关。
早期诊断和综合治疗可提高治愈率。
二、浸润性小叶癌
浸润性小叶癌占所有乳腺癌的10%~15%,其特点是癌细胞沿乳腺小叶间的纤维组织浸润生长。
1.临床表现
乳房肿块:常为较小的肿块,质地硬,不易被发现。
乳头回缩:肿瘤侵犯乳头下方的平滑肌时,可导致乳头回缩。
皮肤增厚:乳房皮肤可增厚、水肿,呈“橘皮样”改变。
2.治疗方法
手术治疗:与浸润性导管癌相似,包括乳房切除术、腋窝淋巴结清扫术等。
放疗:术后辅助放疗可降低复发风险。
化疗:可作为术后辅助治疗或晚期患者的治疗方案。
内分泌治疗:适用于激素受体阳性的患者。
靶向治疗:针对HER-2阳性的患者。
3.预后
浸润性小叶癌的预后相对较好,但较浸润性导管癌更容易发生转移。
激素受体状态和HER-2表达情况对预后有一定影响。
三、导管内癌
导管内癌是乳腺癌的早期病变,局限于乳腺导管内,未突破基底膜。
1.临床表现
乳头溢液:常为血性溢液。
乳房肿块:多数情况下无法触及肿块,多在钼靶或超声检查中发现。
2.治疗方法
手术治疗:可行局部区段切除术或象限切除术。
放疗:可降低局部复发风险。
内分泌治疗:适用于激素受体阳性的患者。
3.预后
导管内癌的预后较好,一般不发生转移。
术后定期复查和监测对于早期发现复发和转移非常重要。
四、其他类型乳腺癌
除了上述三种常见类型外,乳腺癌还包括一些特殊类型,如髓样癌、黏液癌、腺样囊性癌等。这些类型的乳腺癌具有不同的临床表现和治疗方法,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个体化治疗。
总之,乳腺癌的病理类型多样,治疗方法也因人而异。患者应在医生的指导下,根据肿瘤的类型、分期、激素受体状态和HER-2表达情况等因素,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同时,定期复查和随访对于监测病情变化和及时调整治疗方案也非常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