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力衰竭的治疗药物主要有五类,即利尿剂、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抑制剂、β受体阻滞剂、正性肌力药物和血管扩张剂。其中,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抑制剂和β受体阻滞剂的禁忌证需牢记,正性肌力药物的使用注意事项也不能忽视。心力衰竭的治疗目标是缓解症状、降低死亡率和住院率、改善心室重构。
根据心力衰竭的治疗用药,回答如下:
1.心力衰竭的治疗药物主要有哪几类?
利尿剂:如呋塞米、氢氯噻嗪等,通过排钠排水减轻心脏负荷,缓解淤血症状。
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抑制剂: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ARB)、醛固酮受体拮抗剂等,抑制RAAS系统,改善心室重构,降低死亡率。
β受体阻滞剂:如美托洛尔、比索洛尔等,抑制交感神经活性,减慢心率,降低心肌耗氧量,改善心功能。
正性肌力药物:如地高辛、多巴胺等,增强心肌收缩力,改善心功能。
2.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抑制剂的作用机制是什么?
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抑制剂通过抑制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或血管紧张素Ⅱ受体,减少血管紧张素Ⅱ的生成,从而降低血压和减轻心脏负荷。
同时,醛固酮受体拮抗剂可以抑制醛固酮的作用,减少水钠潴留,进一步减轻心脏负荷。
3.β受体阻滞剂的禁忌症有哪些?
支气管痉挛性疾病。
心动过缓(心率<60次/分)。
II度及以上房室传导阻滞(除非已安装起搏器)。
低血压(收缩压<90mmHg)。
4.正性肌力药物的使用注意事项有哪些?
适用于中、重度心力衰竭患者,对急性心力衰竭患者的疗效不显著。
可增加心肌耗氧量,故应与其他降低心肌耗氧量的药物(如β受体阻滞剂)联合使用。
洋地黄类药物(如地高辛)为常用的正性肌力药物,适用于伴有快速心室率的心房颤动患者。
5.心力衰竭患者的治疗目标是什么?
缓解症状,提高生活质量。
降低死亡率和住院率。
改善心室重构,延缓心力衰竭的进展。
关键信息:
1.心力衰竭的治疗药物主要包括利尿剂、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抑制剂、β受体阻滞剂、正性肌力药物等。
2.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抑制剂的作用机制是抑制RAAS系统,改善心室重构。
3.β受体阻滞剂的禁忌症包括支气管痉挛性疾病、心动过缓、II度及以上房室传导阻滞、低血压等。
4.正性肌力药物的使用注意事项包括适用于中、重度心力衰竭患者,可增加心肌耗氧量,与其他降低心肌耗氧量的药物联合使用等。
5.心力衰竭患者的治疗目标是缓解症状,提高生活质量,降低死亡率和住院率,改善心室重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