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压高也就是舒张压高,可能没有明显症状,也可能有头晕、头痛、鼻出血、颈项发紧、乏力、心悸、耳鸣等症状。
对于低压高的治疗,首先要改善生活方式,包括:
1.低盐低脂饮食,避免食用腌制食品、油炸食品、动物内脏等。
2.控制体重,避免超重和肥胖。
3.适量运动,如散步、慢跑、游泳、太极拳等。
4.戒烟限酒。
5.保持心理平衡,避免紧张、焦虑、愤怒等不良情绪。
如果低压高的症状明显,或通过改善生活方式不能有效控制血压,需要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降压药物治疗,常用的降压药物有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如卡托普利、依那普利等)、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如缬沙坦、厄贝沙坦等)、钙通道阻滞剂(如硝苯地平、氨氯地平)、利尿剂(如氢氯噻嗪、呋塞米等)等。
需要注意的是,老年人低压高的发生率较高,这与老年人的血管弹性下降、动脉粥样硬化等有关。低压高的危害虽然不如高压高那么明显,但也会增加心脑血管疾病的风险。因此,老年人低压高也需要积极治疗,控制血压在正常范围内。
此外,孕妇低压高也需要引起重视。孕妇低压高可能会导致胎盘功能不良、胎儿生长受限等问题,严重时甚至会危及孕妇和胎儿的生命安全。因此,孕妇低压高需要及时就医,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治疗。
总之,低压高虽然不像高压高那么严重,但也需要引起重视。如果出现低压高的症状,应及时就医,明确原因,并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治疗。同时,要注意改善生活方式,控制体重,适量运动,戒烟限酒,保持心理平衡,以预防低压高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