腰间盘突出是由于腰椎间盘各部分,尤其是髓核,有不同程度的退行性改变后,在外力因素的作用下,椎间盘的纤维环破裂,髓核组织从破裂之处突出(或脱出)于后方或椎管内,导致相邻脊神经根遭受刺激或压迫,从而产生腰部疼痛,一侧下肢或双下肢麻木、疼痛等一系列临床症状,此病的病因、症状、诊断以及治疗、预防如下:
1.病因
除了上述提到的退行性改变这一基础因素外,长期反复的外力造成的轻微损害,如长期弯腰工作、久坐等,积累性损伤也是重要原因。此外,遗传因素、腰骶先天异常等也可能增加患病风险。
2.症状
主要表现为腰痛伴下肢放射痛,麻木、无力等。咳嗽、喷嚏或大便时用力等常可使疼痛加剧。严重者可出现大小便障碍、鞍区感觉异常等。
3.诊断
医生通常会结合病史、症状、体征及影像学检查(如X线、CT、磁共振成像等)进行综合判断。
4.治疗
包括非手术治疗和手术治疗。非手术治疗适用于初次发作、病程短、症状较轻的患者,方法有卧床休息、持续牵引、理疗、推拿、按摩、糖皮质激素硬膜外注射等。经严格非手术治疗无效或有马尾神经受压者可考虑手术治疗。
5.预防
日常生活中应注意保持正确的坐姿和站姿,避免长时间弯腰及负重,加强腰背肌锻炼等。同时,控制体重、避免腰部外伤也很重要。
腰间盘突出应引起足够重视,早期诊断、合理治疗以及积极预防对于改善患者生活质量至关重要。患者一旦出现相关症状,应及时就医,遵循医生的建议进行治疗和康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