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跟痛脚踝肿考虑是软组织损伤、跟腱炎、痛风性关节炎等引起的,需要根据原因进行针对性的处理,详情如下:
1、软组织损伤
撞击伤、挤压伤等因素,可导致足跟、脚踝处软组织或骨骼肌肉受到损伤,引起微循环障碍,从而出现足跟痛、脚踝肿的症状。
患者需要注意休息,减少患肢活动,可以在48小时内冷敷患处,以减少渗出,减轻肿胀症状。患者可以在48小时后热敷患处,以促进局部血液循环,缓解疼痛症状。如果患者疼痛严重,可以局部使用双氯芬酸二乙胺乳胶剂、布洛芬乳膏等药物进行治疗。若患者存在开放性伤口,需要及时清创,并使用头孢克肟、青霉素等,预防细菌感染。软组织损伤经规范治疗,预后良好,患者不必过度担心。
2、跟腱炎
跟腱炎考虑是跟腱反复剧烈拉伸引起的,与鞋子不合脚、未做好热身准备等有关。患者跟腱部受到无菌性炎症刺激,可出现上述症状。
患者需要减少跟腱活动,可以使用胶带固定踝关节位置,以减轻疼痛。患者还可以通过超声治疗、体外冲击波等,放松局部肌肉,促进跟腱细胞代谢。如果局部疼痛严重,可遵医嘱服用吲哚美辛、双氯芬酸钠等进行治疗。若保守治疗无效,症状长期得不到缓解,可以通过腓肠肌延长术治疗。跟腱炎经合理治疗,可以得到良好预后。若病情严重,未得到有效治疗,可导致跟腱断裂。
3、痛风性关节炎
痛风性关节炎的病因尚未完全明确,考虑与体内嘌呤代谢异常、高尿酸血症、遗传因素等引起的。患者体内尿酸浓度过高,尿酸盐结晶沉积在足跟和脚踝处,可导致局部疼痛、肿胀。
患者在急性期应卧床休息,可以冰敷患处,使用夹板固定患肢,以缓解疼痛。患者也可在医生指导下使用依托考昔、秋水仙碱等进行治疗。患者在发作间歇期和慢性期可以遵医嘱使用别嘌醇、非布司他、苯溴马隆等药物,以减少尿酸生成,促进尿酸排泄,预防病情急性发作。若患者痛风石不断增大,必要时可以手术剔除痛风石。痛风性关节炎是一种终身性疾病,但患者通过积极治疗,可以控制病情进展。若患者长期未得到有效治疗,容易导致关节畸形。
除以上相对常见的原因和治疗外,足跟痛脚踝肿还可能与类风湿关节炎有关。患者可以通过使用非甾体类抗炎药、抗风湿药物等进行治疗,必要时可以做手术矫正畸形的关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