严格来说,孩子发烧期间不能捂汗,不仅不利于退烧,反而会导致体温进一步升高。
在临床上,发烧需要经过三个阶段,分别是体温上升期、高热持续期和体温下降期。在体温上升期,致热原刺激体温调节中枢,导致体温调定点升高,孩子体温持续上升,产热大于散热,经交感神经引起皮肤血管收缩和血流减少,导致皮肤温度降低,所以在此阶段,孩子会出现体温持续上升、寒战、发冷等临床症状。在体温上升期,家长需要给孩子做好保暖工作,适当给孩子添加一些衣物,减少寒冷带来的不适感,但通常并不能达到退烧的效果。
一旦进入高热持续期,体温持续在较高水平,此期产热等于散热,散热开始增加,孩子的血管呈扩张状态,则不能再继续捂汗,应适当给孩子减少衣服,有利于散发体内的热量,有助于降温。如果继续捂汗,体内的热量不能发散,不仅不利于退烧,反而会导致体温进一步升高。
孩子发烧后,尤其是在高热持续期,可以采取物理降温或口服退烧药物进行降温处理。体温没有超过38.5℃,且孩子精神状态良好,建议优先采取物理降温,比如用温水擦拭全身或者是退热贴等;如果发烧后,孩子精神状态不好,或者是体温已经超过38.5℃,应及时在医生指导下给孩子服用退烧药物,常用药物如布洛芬、对乙酰氨基酚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