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肾小球肾炎是由感染后免疫反应引起的双侧肾脏弥漫性肾小球损害为主的疾病,多见于链球菌感染后,临床表现为急性起病,以血尿、蛋白尿、水肿、高血压和肾小球滤过率下降为特点,可伴有一过性氮质血症,具有自愈倾向。治疗方法包括一般治疗、饮食治疗、对症治疗、感染灶治疗、透析治疗和中医治疗。预后与年龄、临床表现、治疗时机、是否合并有其他疾病等因素有关。预防措施包括预防链球菌感染、积极治疗感染性疾病、适当锻炼和定期体检。
急性肾小球肾炎是一种由于感染后免疫反应引起的双侧肾脏弥漫性肾小球损害为主的疾病,多见于链球菌感染后,而其他细菌、病毒及寄生虫感染也可以引起急性肾小球肾炎。临床表现为急性起病,以血尿、蛋白尿、水肿、高血压和肾小球滤过率下降为特点的肾小球疾病,可伴有一过性氮质血症,具有自愈倾向。多见于儿童和青少年,男性多于女性。
急性肾小球肾炎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急性肾小球肾炎常因β-溶血性链球菌“致肾炎菌株”感染所致,常见于上呼吸道感染(多为扁桃体炎)、猩红热、皮肤感染等链球菌感染后。感染的严重程度与急性肾炎的发生和病变轻重并不完全一致。本病主要是由感染所诱发的免疫反应引起,而不是由细菌的直接感染所致。
急性肾小球肾炎的主要症状有哪些?
患者在起病前1~3周常有上呼吸道感染、扁桃体炎、猩红热或皮肤脓疱病等链球菌感染史。
患者于链球菌感染后1~3周出现急性起病,表现为水肿、血尿、蛋白尿、高血压,部分患者可出现一过性氮质血症。
水肿常为首发症状,典型表现为晨起眼睑水肿或伴有下肢轻度可凹性水肿,少数严重者可波及全身。
血尿可为肉眼血尿或镜下血尿。
蛋白尿程度轻重不一,多数患者为轻、中度蛋白尿。
部分患者可出现高血压,甚至出现高血压脑病、急性左心衰竭等严重并发症。
患者还可出现乏力、疲倦、腰部疼痛、纳差等非特异性症状。
急性肾小球肾炎的治疗方法有哪些?
一般治疗:急性期需卧床休息,待肉眼血尿消失、水肿消退、血压恢复正常后逐步增加活动量。
饮食治疗:有水肿、高血压者应限盐,蛋白质的摄入量不宜过多,一般为0.5~0.8g/(kg·d),病情好转后可逐渐增加。
对症治疗:包括利尿消肿、降血压等,可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药物。
感染灶治疗:如有感染灶,应积极给予抗生素治疗,以清除体内的感染灶,减少抗原抗体复合物的形成。
透析治疗:少数患者可出现急性肾衰竭,需要进行透析治疗,以帮助患者度过危险期。
中医治疗:中医治疗急性肾小球肾炎有一定的优势,可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中药治疗。
急性肾小球肾炎的预后如何?
急性肾小球肾炎具有一定的自限性,大多数患者预后良好,可在数周或数月内临床自愈。
部分患者可出现病情迁延,甚至进展为慢性肾小球肾炎。
影响预后的因素主要包括:年龄、临床表现、治疗时机、是否合并有其他疾病等。
急性肾小球肾炎的预防措施有哪些?
预防链球菌感染:注意个人卫生,勤洗手,避免与感染者接触。
积极治疗感染性疾病:如扁桃体炎、猩红热等,可有效预防急性肾小球肾炎的发生。
适当锻炼:增强体质,提高免疫力。
定期体检:如有蛋白尿、血尿等异常,应及时就医,明确诊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