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述八种婴儿疹子分别是幼儿急疹、麻疹、风疹、猩红热、幼儿玫瑰疹、手足口病、水痘、传染性红斑,它们的病因、症状、治疗方法各异。
婴儿疹子通常有以下几种:
1.幼儿急疹:也叫玫瑰疹,是一种常见的婴幼儿急性发热发疹性疾病,由人类疱疹病毒6、7型感染引起。多见于6个月至18个月的婴幼儿,通常在高热3~5天后出疹,体温骤退后,随即出现皮疹,皮疹为红色斑丘疹,散布在躯干、颈部和上肢,皮疹1~2天后消退,无色素沉着或脱屑。
2.麻疹:是由麻疹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传染性很强,好发于冬春季节。主要表现为发热、咳嗽、流涕、眼结合膜炎、口腔麻疹黏膜斑及皮肤出现红色斑丘疹,疹退后遗留棕色色素沉着,伴有糠麸样脱屑。
3.风疹:是由风疹病毒引起的急性出疹性传染疾病,好发于1~5岁儿童。主要表现为发热、咳嗽、流涕、咽痛、头痛、呕吐、眼结膜充血、口腔黏膜疹、颈部及枕后淋巴结肿大,发热1~2天后出疹,皮疹为红色斑丘疹,疹间有正常皮肤,皮疹通常在3天内消退。
4.猩红热:为A组溶血性链球菌感染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其临床特征为发热、咽峡炎、全身弥漫性鲜红色皮疹和疹退后明显的脱屑。少数患者患病后由于变态反应而出现心、肾、关节的损害。
5.幼儿玫瑰疹:也叫第六病,是由细小病毒B19引起的急性出疹性传染病,多见于6~18个月的婴幼儿。主要表现为高热3~5天后出疹,皮疹为红色斑丘疹,先见于颈部、躯干,然后迅速蔓延至四肢,皮疹持续1~2天后消退,无色素沉着或脱屑。
6.手足口病:是由肠道病毒引起的传染病,引发手足口病的肠道病毒有20多种(型),其中以柯萨奇病毒A16型(CoxA16)和肠道病毒71型(EV71)最为常见。多发生于5岁以下儿童,表现口痛、厌食、低热、手、足、口腔等部位出现小疱疹或小溃疡,多数患儿一周左右自愈,少数患儿可引起心肌炎、肺水肿、无菌性脑膜脑炎等并发症。个别重症患儿病情发展快,导致死亡。
7.水痘:是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初次感染引起的急性传染病。主要发生在婴幼儿和学龄前儿童,成人发病症状比儿童更严重。以发热及皮肤和黏膜成批出现周身性红色斑丘疹、疱疹、痂疹为特征,皮疹呈向心性分布,主要发生在胸、腹、背,四肢很少。
8.传染性红斑:是由细小病毒B19引起的一种急性出疹性疾病,多见于儿童,春秋季节好发。主要表现为发热、咽炎、全身出现对称性分布的红色斑丘疹,可伴有颈部或枕部淋巴结肿大,一般无脱屑,有时可出现关节痛、腹痛、鼻出血等症状。
以上是常见的八种婴儿疹子,不同的疹子病因、症状、治疗方法都不同,如果发现婴儿有出疹的情况,建议及时就医,明确诊断后进行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