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屎具有保护外耳道皮肤和粘附外物的作用,适量的耳屎是正常的,但如果耵聍分泌过多或排出受阻,就会形成“耳屎臭”,应避免自行挖耳和使用不洁工具,可定期清洁或就医处理,同时要注意观察、倾听和识别异味。
耳屎是由外耳道耵聍腺分泌出的淡黄色粘稠液体,医学上称之为“耵聍”。耳屎具有保护外耳道皮肤和粘附外物的作用,平时借助咀嚼、张口等运动可自行排出。但如果耵聍分泌过多或排出受阻,就会逐渐积聚凝结成耳垢,也就是人们常说的“耳屎臭”。以下是关于“耳屎臭”的一些常见问题解答:
一、功效与作用
1.保护外耳道皮肤:耳屎富含脂肪酸,可在耳道皮肤表面形成一层酸性膜,使外耳道处于酸性环境,具有轻度的杀菌作用。
2.粘附外物:耳屎可粘附进入外耳道的灰尘、小飞虫等异物,避免其对内耳和鼓膜造成损害。
二、使用禁忌
1.避免自行挖耳:自行挖耳可能导致外耳道皮肤受损,引发感染或损伤鼓膜。如果耵聍过多或堵塞耳道,应寻求医生的帮助。
2.避免使用不洁工具:使用不洁的挖耳勺或棉签可能会引起细菌感染,导致外耳道炎或中耳炎。
三、使用方法
1.定期清洁:使用干净的棉签轻轻擦拭外耳道,但不要深入耳道内部,以免损伤鼓膜。
2.就医处理:如果耵聍过多或出现耳部不适,应及时就医,由医生进行专业的清理。
四、识别技巧
1.观察:注意观察外耳道是否有红肿、疼痛、瘙痒等异常症状。
2.倾听:倾听自己的听力是否有变化,如出现耳鸣、听力下降等。
3.异味:如果耳屎有异味,可能是感染或其他问题的信号,应及时就医。
总之,耳屎是外耳道的正常分泌物,适量的耳屎对耳朵有一定的保护作用。但如果出现耳屎过多、异味、耳部不适等情况,应及时就医,以便进行正确的诊断和治疗。同时,要保持耳部清洁,避免使用不洁工具挖耳,避免耳部进水,以预防耳部疾病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