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光眼型睫状体炎综合征,亦称青光眼睫状体炎危象,是一种特殊的眼部疾病,主要影响20至50岁的青壮年人群。
此病以非肉芽肿性葡萄膜炎伴明显眼压升高为特征,通常单眼发病,且可反复发作。其发病机制复杂,涉及前列腺素介导的炎症反应,以及房水生成增多和房水流畅系数降低等多方面因素。在疾病发作时,房水中前列腺素的含量会显著增加,导致葡萄膜血管扩张,血-房水屏障通透性增加,进而引发房水生成增加和前节炎症表现。
青光眼型睫状体炎综合征的临床表现包括视力轻度减退、眼压中等升高、房角开放,以及少量灰白色角膜后壁沉着物等。尽管此病对视力的影响通常较小,但若不及时治疗,反复发作可能导致继发青光眼,进而威胁患者的视功能。
治疗方面,主要采用抗炎药物和降眼压药物来控制炎症和降低眼压。对于病情严重或反复发作的患者,可能需要更积极的治疗措施,如激光或手术干预。然而,由于此病的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明确,目前的治疗手段仍以缓解症状和预防复发为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