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上脚后跟痛可能是由于过度劳损、缺钙、跟腱炎等原因引起,应根据具体原因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法,详情如下:
1.过度劳损
若是白天站立时间过长,可能会导致下肢肌肉处于高度紧张状态,并且血液循环会受限制,大量乳酸也会逐渐生成并堆积,到晚上睡眠时通常会引起不适。
建议患者白天适当减少站立,可以穿着弹力袜或宽松鞋袜缓解疲劳感。平时可以适当按摩脚后跟部位,能够促进血液循环,有助于缓解不适症状。还可以考虑利用红光照射减轻疼痛感。
2.缺钙
若身体缺钙,可能会导致全身包括脚后跟骨量逐渐流失,此时骨密度也会随之下降,脚后跟局部肌肉便会出现因缺钙而引起兴奋性增高,从而形成异常痉挛、疼痛。
日常生活中应多吃富含钙质的食物,如鸡蛋、虾、牛奶等食物,能够改善骨量流失、增加骨密度。必要时还可以遵医嘱使用乳酸钙片、碳酸钙片、葡萄糖酸钙锌口服溶液等钙剂缓解不适。
3.跟腱炎
白天反复剧烈运动导致跟腱受异常拉伸并造成损伤,可逐渐形成无菌性炎症,在炎症的刺激下小腿、足跟部位的肌肉会堆积大量炎症介质,并出现异常肿胀和疼痛感。
平时应合理安排活动与休息,适当减少跟腱运动以便降低复发率。可以利用微电流神经刺激治疗的方法,促进跟腱细胞代谢和更新,有助于减轻不适感。若疼痛较重,可以按医嘱使用布洛芬缓释胶囊、吲哚美辛片、塞来昔布胶囊等药物缓解。
除上述原因外,若是患者存在风湿性关节炎,在类风湿因子的刺激下脚部关节会出现异常肿痛感,晚上睡眠时由于温度相对较低,寒冷刺激会进一步加重疼痛。患者平时应注意保暖,可以考虑在医生建议下使用醋酸泼尼松片、甲泼尼龙片、倍他米松片等激素药物减轻不适。
患者日常生活中应避免过度焦虑,保持良好心态有助于病情恢复。若是脚后跟的疼痛进一步加重,伴有异常乏力、活动受限等表现,患者需要及时去医院检查就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