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动过速主要分为窦性、房性、房室结折返性、房室折返性、室性及其他类型,治疗方法包括刺激迷走神经、药物、电复律、射频消融术、植入起搏器等,特殊人群需谨慎选择治疗方法。
心动过速是一种常见的心律失常,指心脏跳动的频率超过正常范围。根据心动过速的原因,主要可分为以下几类:
1.窦性心动过速:由窦房结发放冲动的频率增加引起,常见于健康人吸烟、饮茶或咖啡、饮酒、体力活动及情绪激动时;也可见于发热、甲亢、贫血、休克、心肌缺血、心力衰竭等病理状态。
2.房性心动过速:由心房异位起搏点发放冲动引起,常见于心脏结构或功能异常的患者,如心脏瓣膜病、心肌病、心肌炎、心包炎等,也可见于某些药物的副作用或其他疾病。
3.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房室结双径路是发生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的解剖学基础,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的发生是由于心房激动经快径路下传,同时经慢径路逆传,在房室结内形成折返环路,导致心动过速的发生。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多见于无器质性心脏病的年轻人,也可见于预激综合征患者。
4.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的发生是由于心房激动经旁路前传,同时经房室结逆传,在房室结内形成折返环路,导致心动过速的发生。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多见于有器质性心脏病的患者,如冠心病、心肌病、心肌炎等,也可见于无器质性心脏病的年轻人。
5.室性心动过速:由心室异位起搏点发放冲动引起,常见于各种器质性心脏病患者,如冠心病、心肌病、心肌炎、心肌梗死、心力衰竭等,也可见于电解质紊乱、药物中毒、心脏手术、射频消融术后等情况。
6.其他类型的心动过速:如加速性交界性自主心律、反复性心动过速、非阵发性房室交界性心动过速、并行性心动过速、心室自主心律等。
心动过速的治疗方法主要包括以下几类:
1.刺激迷走神经:如按压眼球、按摩颈动脉窦、Valsalva动作等。
2.药物治疗:如腺苷、维拉帕米、普罗帕酮、胺碘酮等。
3.电复律:对于严重的心动过速,如室性心动过速、心室扑动、心室颤动等,需要进行电复律治疗。
4.射频消融术:对于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等心律失常,可采用射频消融术治疗。
5.植入起搏器:对于有心动过缓或心脏传导阻滞的患者,可植入起搏器治疗。
需要注意的是,心动过速的治疗方法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如患者的年龄、基础疾病、心律失常的类型、严重程度等。同时,在治疗过程中,需要密切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和心电图变化,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对于特殊人群,如孕妇、儿童、老年人等,心动过速的治疗需要更加谨慎。孕妇在治疗心动过速时,需要考虑药物对胎儿的影响,一般选择对胎儿影响较小的药物。儿童心动过速的治疗需要根据年龄、心律失常的类型等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法。老年人由于身体机能下降,常合并多种疾病,心动过速的治疗需要综合考虑多种因素。
总之,心动过速的治疗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法,同时需要密切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和心电图变化,及时调整治疗方案。对于特殊人群,需要更加谨慎地选择治疗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