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脏神经官能症的主要症状有呼吸困难、心悸、心前区疼痛、自主神经功能紊乱症状及其他症状。治疗方法包括心理治疗、药物治疗、物理治疗和生活方式调整。
心脏神经官能症是一种因神经功能失调而引发的心血管疾病,多发于青壮年,以心血管系统功能失常为主要表现,症状多样且复杂,但多无器质性病变。心脏神经官能症的主要症状有哪些?心脏神经官能症怎么治疗?
1.心脏神经官能症的主要症状有哪些?
心脏神经官能症的主要症状有:
呼吸困难:主观感觉吸入空气不够用,或者呼吸费力,因而需作深呼吸或者是加快呼吸频率,严重时可出现叹息样呼吸或者是端坐呼吸。
心悸:自觉心跳或心慌,伴有心前区不适,当心率加快时,患者自觉心跳不适,心率缓慢时则感搏动有力。
心前区疼痛:部位常不固定,可数秒或持续数小时不等,疼痛发作与劳力活动无关,且多在静息时发生,含服硝酸甘油不能缓解。
自主神经功能紊乱症状:多汗、手足发冷、双手震颤、上腹胀痛、腹痛、尿频、大便次数增多或便秘等。
其他症状:疲倦、乏力、头晕、头痛、脸红灼热感、失眠、多梦、焦虑、易激动、食欲缺乏等。
2.心脏神经官能症怎么治疗?
心脏神经官能症的治疗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心理治疗:帮助患者了解疾病的性质,解除顾虑,树立信心,积极配合治疗。
药物治疗: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药物进行治疗,如抗焦虑药、抗抑郁药等。
物理治疗:如按摩、针灸、电疗等,可缓解患者的症状。
生活方式调整: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合理饮食,适量运动,避免过度劳累和精神紧张。
心脏神经官能症的治疗需要综合考虑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法。同时,患者也需要积极配合治疗,保持良好的心态,才能更好地恢复健康。
需要注意的是,心脏神经官能症的诊断需要排除心脏本身的器质性病变,因此,在治疗前需要进行详细的检查,以确保诊断的准确性。对于孕妇、哺乳期妇女以及儿童等特殊人群,治疗时需要更加谨慎,应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