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朵里面长很多小疙瘩,可能是外耳道疖、外耳道湿疹、耵聍栓塞等因素所致,需针对具体原因规范治疗。
1.外耳道疖
外耳道软骨部皮肤毛囊或皮脂腺被葡萄球菌感染所致。挖耳、游泳、中耳炎症等因素可诱发。
早期疖肿未成熟时,可局部热敷或进行超短波透热理疗,以促进炎症消退或局限化。当疖肿成熟时,可挑破脓头或切开引流,并清理耳道内的脓液和分泌物。局部可遵医嘱涂抹抗生素软膏,如红霉素软膏、百多邦软膏等,以控制感染。症状严重时,可口服或静脉滴注抗生素,如青霉素、头孢菌素等。
2.外耳道湿疹
病因尚不明确,可能与过敏、精神因素、内分泌失调、代谢障碍等有关。表现为耳内瘙痒,多伴有烧灼感,挖耳后可流出黄色水样分泌物,凝固后形成黄痂。湿疹可反复发作,病程长,易迁延不愈。
可遵医嘱口服抗组胺药物,如西替利嗪、氯雷他定等,以缓解瘙痒和过敏反应。必要时,可使用糖皮质激素类药物,如泼尼松、地塞米松等,但需注意副作用。
3.耵聍栓塞
耵聍分泌过多、排出受阻,或外耳道狭窄、瘢痕等原因,可导致耵聍栓塞。耵聍栓塞可引起听力下降、耳鸣、耳痛等症状。
对于较硬的耵聍,可使用3%~5%碳酸氢钠溶液或硼酸甘油等滴入耳内,每日数次,以软化耵聍。软化后,可用耵聍钩或外耳道冲洗法清理耵聍。操作时需轻柔,避免损伤外耳道皮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