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血压的原因包括药物因素、神经功能调节失常、内分泌疾病、慢性营养不良、体质性低血压、体位性低血压、排尿性低血压及其他原因引起的休克等。对低血压患者,可通过增加食盐用量、加强体育锻炼、合理饮食、避免快速改变体位等方式进行调节,严重者需药物治疗。
低血压是指体循环动脉压力低于正常的状态。以下是一些可能导致低血压的原因:
1.药物因素:某些药物,如降压药、抗抑郁药等,可能会导致低血压。
2.神经功能调节失常:神经功能调节失常可导致血管收缩扩张功能紊乱,从而引起低血压。
3.内分泌疾病:原发性低血压可继发于垂体前叶功能减退、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慢性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等内分泌疾病。
4.慢性营养不良:慢性营养不良也可能导致低血压。
5.体质性低血压:一般认为与遗传和体质瘦弱有关,多见于20-50岁的妇女和老年人,轻者可无任何症状,重者出现精神疲惫、头晕、头痛,甚至昏厥。夏季气温较高时更明显。
6.体位性低血压:从平卧位突然转为直立,或长时间站立时发生低血压,称为体位性低血压。
7.排尿性低血压:排尿中或排尿后突然晕倒、神志不清,发作前无先兆,发作后2-3分钟恢复正常。多因夜间膀胱满后突然排空使腹腔压力骤减,静脉扩张,回心血量减少,心输出量减少,血压下降所致。
8.其他:大出血、急性心肌梗死、严重创伤、感染、过敏等原因引起的休克也可导致低血压。
对于低血压患者,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1.适当增加食盐用量,同时多饮水,较多的水分进入血液后可增加血容量,从而可提高血压。
2.增加营养,吃些有利于调节血压的滋补品,如人参、黄芪、生脉饮等。此外,适当喝些低度酒也可提高血压。
3.加强体育锻炼,提高机体调节功能。体育锻炼无论对高血压或低血压都有好处。
4.为防止晕到,老年低血压患者平时应注意动作不可过快过猛,从卧位或坐位起立时,动作应缓慢一点。排尿性低血压患者还应注意,在排尿时最好用手扶住一样较牢固的东西,以防摔倒。
5.药物治疗,可选用米多君、利他林、麻黄素等升压药及三磷酸腺苷、辅酶A、维生素B及C,以改善脑组织代谢功能。
总之,低血压的原因较为复杂,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分析和治疗。如果出现低血压症状,应及时就医,以便明确病因并进行针对性治疗。同时,低血压患者在日常生活中也需要注意饮食、运动、休息等方面的调节,以提高生活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