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上长期使用的高血压药物可能会造成低血压、影响心脏功能、肾脏损伤、电解质紊乱等危害。
1.低血压
降压药过量或不当使用可能导致血压过低,出现头晕、乏力、恶心等症状,严重时甚至可能引发晕厥。
2.影响心脏功能
某些降压药如β受体阻滞剂可能减慢心率,导致心律失常,长期使用还可能影响心脏功能,增加心血管疾病风险。
3.肾脏损伤
利尿剂类降压药通过增加尿量来降低血压,但长期使用可能导致肾功能受损,尤其是当剂量过大或患者本身存在肾脏疾病时。
4.电解质紊乱
利尿剂还可能引起低钾血症等电解质紊乱,影响身体正常功能。
因此,在使用降压药时,患者应严格遵循医嘱,定期监测血压和相关指标,及时调整药物剂量或更换药物种类,以减少对身体的危害。同时,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和饮食习惯也是控制高血压、减少药物副作用的重要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