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起脑溢血的原因主要有高血压、脑血管淀粉样变、颅内动脉瘤和脑血管畸形、脑动脉炎等,预防方法包括控制血压、改变不良生活方式、定期体检、积极治疗原发病、注意天气变化和适当运动等。
脑溢血也叫脑出血,是指非外伤性脑实质内血管破裂引起的出血,急性期病死率为30%至40%。脑溢血的常见原因有哪些?我们又该如何预防呢?
引起脑溢血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1.高血压:长期高血压会使脑内小动脉硬化,形成微动脉瘤,血压突然升高时微动脉瘤破裂可引起脑溢血。
2.脑血管淀粉样变:表现为脑叶出血、脑室内出血或蛛网膜下腔出血。
3.颅内动脉瘤和脑血管畸形:常见于年轻人,多因血压突然升高导致血管破裂引起。
4.脑动脉炎:多发生于儿童和青壮年,病因尚不清楚,可能与感染、免疫等因素有关。
5.其他原因:如抗凝或溶栓治疗、脑肿瘤、白血病、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等也可引起脑溢血。
以下是一些预防脑溢血的建议:
1.控制血压:高血压患者应按时服用降压药物,将血压控制在正常范围内。
2.改变不良生活方式:戒烟限酒,低盐、低脂饮食,避免过度劳累和情绪激动。
3.定期体检:有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等慢性疾病的患者应定期体检,及时发现和治疗脑血管疾病。
4.积极治疗原发病:如脑动脉炎、脑血管畸形等,可有效预防脑溢血的发生。
5.注意天气变化:寒冷的天气会使血管收缩,血压升高,从而增加脑溢血的风险,因此应注意保暖。
6.适当运动:可选择散步、慢跑、太极拳等有氧运动,增强血管弹性。
总之,脑溢血是一种严重的疾病,预防胜于治疗。我们应该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积极治疗原发病,定期体检,以预防脑溢血的发生。如果出现突然头痛、呕吐、意识不清等症状,应及时就医,以免延误病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