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情分析:目前多数人认为,历临界高血压可产生靶器官损害,应予重视,对临界高血压患者,应追踪随访半年,观察血压变化,若血压趋于正常,则不予治疗.若血压转变为确诊高血压水平,应予治疗.对于那些仍波动于临界高血压水平者,可先用非药物.若治疗无效,再选用药物治疗.
二,降压药物治疗(一)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 目前应用较多者为巯甲丙脯酸.可用于各期高血压,剂量6.25mg~25mg口服,一日三次.本品的降压作用可通过限制钠盐摄入而增强.如合并使用利尿剂,降压作用可明显增强.副作用:低热,皮疹,瘙痒,眩晕,白细胞减少,原有肾功不全者可加重肾功不全.依那普利用法5mg,口服,每日二次,可每周增加剂量一次,直到最大剂量40mg/日或有效为止.口服后1~2小时开始出现降压作用,4~6小时达最高峰.有效后逐渐减量,每天一次维持疗效.肌丙抗增压素是血管紧张素Ⅱ拮抗剂,对血管紧张素Ⅱ有竞争性拮抗作用.对血管紧张素Ⅱ增高引起的高血压有降压作用,也可用于恶性高血压.对低肾素型及正常肾素型高血压,不但不降压,反而能升高血压,这是因为本品是血管紧张素Ⅱ的类似物,对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有一定的内在兴奋作用.(二)钙拮抗剂 是一组化学结构不同,作用机制也不尽相同的药物.由于抑制钙离子通过细胞膜上钙通道的内流,因而称为钙通道拮抗剂.钙拮抗剂降低血管平滑肌细胞内的游离钙浓度,使血管扩张,血压下降,还具有抑制血小板聚集,增强红细胞在缺氧的情况下的变形能力,对脂代谢无不良影响等优点,常用药物有异搏定,硫氮卓酮及硝苯吡啶.硝苯吡啶(心痛定),具有强力扩血管作用,在高血压治疗中占有重要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