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足口病是由肠道病毒引起的传染病,多发生于5岁以下儿童,表现口痛、厌食、低热、手、足、口腔等部位出现小疱疹或小溃疡,多数患儿一周左右自愈,少数患儿可引起心肌炎、肺水肿、无菌性脑膜脑炎等并发症。个别重症患儿病情发展快,导致死亡。目前缺乏有效治疗药物,主要对症治疗。手足口病的预防措施包括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避免与手足口病患者密切接触、保持家庭环境清洁卫生、定期对儿童玩具和常接触的物品进行消毒、接种手足口病疫苗等。
手足口病是由肠道病毒引起的传染病,引发手足口病的肠道病毒有20多种(型),其中以柯萨奇病毒A16型(CoxA16)和肠道病毒71型(EV71)最为常见。多发生于5岁以下儿童,表现口痛、厌食、低热、手、足、口腔等部位出现小疱疹或小溃疡,多数患儿一周左右自愈,少数患儿可引起心肌炎、肺水肿、无菌性脑膜脑炎等并发症。个别重症患儿病情发展快,导致死亡。目前缺乏有效治疗药物主要对症治疗。
1.如何判断手足口病是否严重?
手足口病大多数患儿症状轻微,以发热和手、足、口腔等部位的皮疹或疱疹为主要特征。少数患儿可能会出现中枢神经系统、呼吸系统损害,引发无菌性脑膜炎、脑炎、急性弛缓性麻痹、神经源性肺水肿和心肌炎等,个别重症患儿病情进展快,可导致死亡。
如果孩子出现持续高热不退、精神差、呕吐、易惊、肢体抖动、呼吸增快、呼吸困难等情况,需要警惕重症手足口病的可能,应立即就医。
2.手足口病引起的高烧怎么办?
手足口病引起的高烧,体温超过38.5°C时,需要使用退烧药,如布洛芬或对乙酰氨基酚。同时,可以配合物理降温,如温水擦浴、冷敷等。
要注意给孩子多喝水,以补充发热导致的水分流失。饮食上要选择清淡、易消化的食物,如粥、面条、果汁等。
如果孩子的体温持续不降,或出现了其他异常症状,应及时就医。医生会根据孩子的具体情况,给予相应的治疗。
3.手足口病的预防措施有哪些?
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勤洗手,特别是在接触食物、咳嗽、打喷嚏后。
避免与手足口病患者密切接触。
保持家庭环境清洁卫生,定期通风换气。
儿童玩具和常接触的物品应定期消毒。
接种手足口病疫苗,可以有效预防EV71型病毒感染,减少手足口病重症和死亡的发生。
4.特殊人群的手足口病防治
孕妇:感染手足口病的孕妇可能会将病毒传染给胎儿,导致胎儿发育异常。因此,孕妇在手足口病流行期间应注意个人卫生,避免接触手足口病患者。
婴幼儿:手足口病患儿的家长应注意观察孩子的病情变化,如出现高热不退、精神差、呕吐、抽搐等症状,应及时就医。同时,要注意保持孩子的口腔清洁,避免口腔感染。
老年人:老年人身体免疫力相对较弱,感染手足口病后容易并发肺炎、脑炎等并发症,严重威胁生命健康。因此,老年人在手足口病流行期间应注意个人卫生,避免接触手足口病患者。
总之,手足口病是一种常见的传染病,大多数患儿症状轻微,可自愈。但部分患儿可能会出现严重并发症,甚至死亡。因此,家长应密切关注孩子的病情变化,如出现异常症状,应及时就医。同时,要注意保持孩子的个人卫生,避免接触手足口病患者,预防手足口病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