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肾小球肾炎是一组病因不明、病情迁延、病变缓慢进展、最终将发展为慢性肾衰竭的肾小球病,主要临床表现为蛋白尿、血尿、高血压、水肿,治疗主要是控制血压、减少尿蛋白、限制饮食中蛋白及磷的摄入、避免加重肾损害的因素等,注意避免感染、劳累、妊娠及肾毒性药物,定期复查。
慢性肾小球肾炎简称为慢性肾炎,系指蛋白尿、血尿、高血压、水肿为基本临床表现,起病方式各有不同,病情迁延,病变缓慢进展,可有不同程度的肾功能减退,最终将发展为慢性肾衰竭的一组肾小球病。由于本组疾病的病理类型及病期不同,主要临床表现可各不相同。疾病表现呈多样化。
根据慢性肾小球肾炎的临床特点可分为以下几种类型:
1.普通型:有不同程度蛋白尿和血尿,一般无水肿和高血压。
2.肾病型:除大量蛋白尿外,尚有低蛋白血症、水肿和高脂血症。
3.高血压型:除蛋白尿、血尿外,还有高血压。
4.混合型:除蛋白尿、血尿、高血压外,还有不同程度肾功能减退。
慢性肾小球肾炎的病因尚不明确,起病方式各有不同,病情迁延,病变缓慢进展,可有不同程度的肾功能减退,最终将发展为慢性肾衰竭。其发生与免疫介导炎症有关,此外非免疫非炎症机制也参与慢性肾小球肾炎的发生发展,多种因素如感染、劳累、妊娠及肾毒性药物均可加重病情。
对于慢性肾小球肾炎的治疗,主要是针对其临床表现及并发症进行相应的治疗,包括控制血压、减少尿蛋白、限制饮食中蛋白及磷的摄入、避免加重肾损害的因素等。如果出现肾功能不全,需要进行相应的治疗,如透析或肾移植等。
对于慢性肾小球肾炎患者,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1.避免感染:感染是加重慢性肾炎的重要因素,应注意预防感染,如感冒、肺炎等。
2.饮食:应注意低盐、低脂、优质低蛋白饮食,避免食用辛辣、刺激性食物。
3.避免劳累:过度劳累可加重肾脏负担,应注意休息,避免劳累。
4.定期复查:定期复查肾功能、尿常规等,以便及时发现病情变化,调整治疗方案。
5.避免使用肾毒性药物:如氨基糖苷类抗生素、造影剂等,避免使用对肾脏有损害的药物。
总之,慢性肾小球肾炎是一种比较常见的疾病,需要长期治疗和管理。患者应注意休息,避免感染,饮食上注意低盐、低脂、优质低蛋白饮食,定期复查,以便及时发现病情变化,调整治疗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