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血压是指体循环动脉压力低于正常的状态,可分为急性和慢性两种,急性低血压可导致头晕、眼黑、肢软等症状,严重者表现为晕厥或休克,慢性低血压轻者可无任何症状,严重者会出现精神疲惫、头痛等症状。引起低血压的原因有很多,常见的有生理性低血压、体位性低血压、药物性低血压及其他疾病引起的低血压。低血压的治疗主要包括生理性低血压不需要特殊治疗、病理性低血压应根据不同类型采取不同的治疗方法。日常生活中,低血压患者应注意适当增加食盐的摄入量、适量饮茶、加强体育锻炼、保持良好的情绪。
低血压是指体循环动脉压力低于正常的状态。一般成年人上肢动脉血压低于90/60mmHg即为低血压。低血压可分为急性和慢性两种。
急性低血压是指患者血压由正常水平或较高的水平突然而明显下降,临床上常因脑、心、肾等重要脏器缺血出现头晕、眼黑、肢软、冷汗、心悸、少尿等症状,严重者表现为晕厥或休克。
慢性低血压是指血压持续低于正常范围的状态,多见于体质瘦弱的老人、女性。轻者可无任何症状,或仅有头晕、乏力、心悸、眼前发黑等轻微症状。严重者会出现精神疲惫、头痛、头晕、甚至昏厥。夏季气温较高时更明显。
引起低血压的原因有很多,常见的有:
生理性低血压:部分健康人群中,其血压测量值已达到低血压标准,但无任何自觉症状,经长期随访,除血压偏低外,人体各系统器官无缺血和缺氧等异常,也不影响寿命。
病理性低血压:
体位性低血压:是指人体在从平卧位到直立位的过程中,血压突然下降超过20mmHg或收缩压降至90mmHg以下,常伴有明显的头昏、头晕、视力模糊、乏力、恶心、认识功能障碍、心悸、颈背部疼痛等症状。
药物性低血压:很多降压药都可能会引起低血压,如硝苯地平、吲达帕胺、呋塞米等。除了降压药,还有一些其他药物也可能会导致低血压,如抗抑郁药、镇静药、血管扩张药等。
其他疾病引起的低血压:如严重的感染、过敏、大出血、心脏病、心律失常、低血糖、甲状腺功能减退等。
低血压的治疗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生理性低血压:一般不需要特殊治疗,但应定期监测血压,注意生活和饮食习惯。
病理性低血压:
体位性低血压:应避免久站,改变体位时动作应缓慢。可穿弹力袜、腹带等,以促进静脉回流,升高血压。
药物性低血压:应在医生的指导下调整药物剂量或更换药物。
其他疾病引起的低血压:应积极治疗原发病。
需要注意的是,低血压患者在日常生活中应注意以下几点:
适当增加食盐的摄入量,同时多饮水,较多的水分进入血液后可增加血容量,从而可提高血压。
适量饮茶:茶叶中含有咖啡因,能兴奋呼吸中枢及心血管系统,从而使血压上升。
加强体育锻炼,提高机体调节功能。体育锻炼无论对高血压或低血压都有好处。
保持良好的情绪,避免过度紧张和焦虑。
总之,低血压是一种常见的疾病,需要引起重视。如果出现低血压症状,应及时就医,明确病因,并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治疗。同时,低血压患者在日常生活中应注意饮食和生活习惯,保持良好的情绪,避免过度劳累和剧烈运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