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经是伴随卵巢周期性排卵而出现的子宫内膜周期性脱落及出血。
1.卵巢的周期性变化:卵巢中的卵泡会经历发育、成熟和排卵的过程。在卵泡发育过程中,会分泌雌激素,促使子宫内膜增生增厚,为受孕做准备。
(2)详细阐述:当月经结束后,卵巢中的卵泡开始启动发育,其中一个卵泡会逐渐发育成为优势卵泡。随着卵泡的逐渐成熟,雌激素水平不断升高,子宫内膜在雌激素的作用下逐渐增厚、血管增生等,变得更加肥沃。
2.排卵:当卵泡成熟后会发生排卵,释放出卵子。
(2)详细阐述:排卵通常发生在下次月经来潮前的14天左右,这是一个关键的生理过程。排卵后,卵泡会转化为黄体。
3.黄体形成与激素分泌:排卵后形成的黄体开始分泌孕激素和雌激素。
(2)详细阐述:孕激素使子宫内膜进一步增厚,并使子宫内膜从增生期转化为分泌期,为受精卵的着床做好充分准备。如果没有受孕,黄体在一定时间后会萎缩。
4.激素水平下降与子宫内膜脱落:随着黄体的萎缩,孕激素和雌激素水平迅速下降,导致子宫内膜失去激素的支持而剥脱出血,形成月经。
(2)详细阐述:子宫内膜的螺旋小动脉会发生痉挛性收缩,导致子宫内膜缺血、缺氧,进而坏死、剥脱。同时,血液与坏死的子宫内膜碎片等一起经阴道排出,这就是月经来潮。月经出血一般持续37天左右,之后随着卵巢中新一轮卵泡的发育,开始新的月经周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