耵聍栓塞是耵聍逐渐凝聚成团,阻塞外耳道引起的,可导致听力减退、耳鸣、耳痛等症状,较小的耵聍栓塞可自行排出,较大的耵聍栓塞可通过耵聍钩或外耳道冲洗法取出,耵聍栓塞合并外耳道炎或鼓膜穿孔时应先控制炎症,位置较深或无法配合治疗的耵聍栓塞可在麻醉下取出。
耵聍(耳屎)是外耳道软骨部皮肤耵聍腺分泌的淡黄色黏稠液体,耵聍腺是一种特殊的汗腺,位于长有耳毛的外耳道皮肤处。耵聍在空气中干燥后呈薄片状;有的耵聍如黏稠的油脂,俗称“油耳”。耵聍具有保护外耳道皮肤和黏附外物的作用,平时借助咀嚼、张口等运动可自行排出。外耳道软骨部皮肤具有耵聍腺,其淡黄色黏稠的分泌物称耵聍。耵聍在空气中干燥后呈薄片状;有的耵聍如黏稠的油脂,俗称“油耳”。耵聍具有保护外耳道皮肤和黏附外物的作用,平时借助咀嚼、张口等运动可自行排出。若耵聍逐渐凝聚成团,阻塞外耳道,称耵聍栓塞。耵聍栓塞形成后,可使听力减退、耳鸣、耳痛,有时还可引起眩晕。若耵聍压迫外耳道后壁皮肤,可刺激迷走神经耳支引起反射性咳嗽。若遇水膨胀时可致听力骤降。以下是处理耵聍栓塞的方法:
1.若耵聍较小且无明显症状,可通过咀嚼、张口等运动促进其自行排出。
2.若耵聍较大且较硬,或已形成耵聍栓塞,可先使用耵聍钩或外耳道冲洗法取出耵聍。
耵聍钩取出法:先滴入耵聍液,待耵聍软化后,用耵聍钩将其取出。
外耳道冲洗法:先滴入耵聍液,待耵聍软化后,用生理盐水冲洗外耳道,将耵聍冲出。
3.若耵聍栓塞合并外耳道炎或鼓膜穿孔,应先控制炎症,待炎症消退后再取出耵聍。
4.若耵聍栓塞位置较深,或患者无法配合治疗,可在表面麻醉或全身麻醉下行外耳道耵聍取出术。
需要注意的是,自行处理耵聍时应注意避免损伤外耳道皮肤和鼓膜。若耵聍栓塞较大或伴有其他症状,应及时就医,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治疗。此外,儿童的耵聍栓塞应特别注意,因为儿童的外耳道相对较窄,且皮肤娇嫩,操作时应更加小心。如果耵聍栓塞导致听力下降或其他不适,应尽快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