胆汁反流性胃炎是因胆汁和其它肠液混合,逆流至胃,刺激胃黏膜而产生的炎症性病变,病因有胃大部切除胃空肠吻合术后、幽门功能失常和慢性胆道疾病等,主要症状有胃部饱胀感或不适、胃痛、胃部发凉、腹胀、嗳气、反酸、烧心、恶心、呕吐、胃振水音、肠鸣、排便不畅、食欲减退以及消瘦等,治疗方法有一般治疗、药物治疗和手术治疗,日常生活中应注意调整饮食、戒烟限酒、保持心情愉快、适当运动。
胆汁反流性胃炎是由于从胆囊排入十二指肠的胆汁和其它肠液混合,通过幽门,逆流至胃,刺激胃黏膜,从而产生的炎症性病变。胆汁反流性胃炎的病因主要为胃大部切除胃空肠吻合术后,以及幽门功能失常和慢性胆道疾病等。
胆汁反流性胃炎的主要症状有胃部饱胀感或不适,往往饭后加重,或有胃痛,或胃部发凉,可伴腹胀、嗳气、反酸、烧心、恶心、呕吐、胃振水音、肠鸣、排便不畅、食欲减退以及消瘦等;严重的还可有胃出血,表现为呕血或排黑便(柏油样便)以及大便潜血试验呈阳性等。
对于胆汁反流性胃炎的治疗,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一般治疗:尽量减少增加腹内压的活动,如过度弯腰、穿紧身衣裤、扎紧腰带等。应避免进食使食管下括约肌压降低的食物,如高脂肪、巧克力、咖啡、浓茶等。应戒烟及禁酒。
2.药物治疗:胃黏膜保护剂,如硫糖铝、枸橼酸铋钾、思密达等,可起到保护胃黏膜、增强胃黏膜屏障功能的作用;促胃肠动力药,如多潘立酮、莫沙必利等,能增加胃肠道蠕动,促进胃排空,从而减少胆汁反流;结合胆盐类药物,如考来烯胺,可吸附胆汁,减轻胆汁对胃黏膜的刺激及损害。
3.手术治疗:如果保守治疗无效,或内镜下治疗后症状复发,或存在胃黏膜高级别上皮内瘤变及胃癌等,可行手术治疗。
此外,胆汁反流性胃炎患者在日常生活中还应注意以下几点:
1.调整饮食:饮食应定时定量,避免过饱或过饥。进食时应细嚼慢咽,以利于消化。避免食用辛辣、油腻、刺激性食物,以及咖啡、浓茶等。
2.戒烟限酒:吸烟会影响胃黏膜的血液循环,加重胃黏膜的炎症。过量饮酒会对胃黏膜造成直接损害,导致胃黏膜炎症、糜烂甚至出血。
3.保持心情愉快:长期精神紧张、焦虑或情绪波动,可导致胃十二指肠黏膜缺血,内分泌功能紊乱,诱发胆汁反流性胃炎。
4.适当运动:适当的体育锻炼能增强体质,提高机体免疫力,有助于胃炎的康复。
总之,胆汁反流性胃炎是一种常见的消化系统疾病,患者应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规范治疗,并注意日常生活中的饮食和生活习惯,以促进病情的早日康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