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压偏低是指收缩压低于90mmHg和(或)舒张压低于60mmHg。血压偏低可能没有症状,也可能出现头晕、乏力、心慌、眼前发黑等症状。对于血压偏低的患者,需要采取以下措施。
1.明确原因
生理性低血压:多见于健康人群,尤其是体型瘦长的女性。如果没有症状,不需要治疗。
病理性低血压:常见于各种原因引起的休克、心肌梗死、心力衰竭、心包填塞等心血管疾病,以及贫血、营养不良、恶病质等全身性疾病。需要针对病因进行治疗。
2.调整生活方式
饮食:增加盐的摄入,每天摄入6-10g左右。适量增加饮水,避免脱水。多吃富含蛋白质、铁、维生素等营养物质的食物,如肉类、蛋类、奶类、豆类、红枣、桂圆等。
运动:适当进行体育锻炼,如慢跑、游泳、太极拳等,提高身体素质。但要避免剧烈运动和长时间站立。
体位:改变体位时动作要缓慢,尤其是从卧位到站立位时,避免突然改变体位引起低血压。
其他:避免劳累、熬夜、情绪激动等。
3.药物治疗
升压药物:如果血压偏低引起明显症状,如头晕、乏力等,可以使用升压药物,如多巴胺、间羟胺等。但升压药物需要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不能自行增减剂量。
其他药物:如果低血压是由于其他疾病引起的,如贫血,可以使用纠正贫血的药物,如铁剂、维生素B12等;如果低血压是由于心血管疾病引起的,可以使用改善心肌供血、降低心肌耗氧量的药物,如硝酸酯类、β受体阻滞剂等。
总之,血压偏低需要根据具体情况采取不同的治疗方法。如果血压偏低是由于生理性原因引起的,且没有症状,不需要治疗。如果血压偏低是由于病理性原因引起的,需要针对病因进行治疗。同时,患者需要调整生活方式,合理饮食,适当运动,避免劳累、熬夜等。如果血压偏低引起明显症状,需要及时就医,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升压药物或其他药物进行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