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便有白色粘稠物可能是生理性因素引起的,也可能是因为结肠炎、慢性痢疾等病理性因素导致的。需要针对具体的病因进行处理。
人体肠道本身就会分泌黏液,作为肠道的润滑液,有助于润滑粪便,如果最近饮食比较油腻、黏性比较大,导致肠蠕动异常,肠道黏液没有被很好吸收,就会跟随大便排出,导致大便上有白色粘稠物。此时无需特殊处理,注意调整饮食,多吃清淡易消化的食物,减少刺激性食物摄入,大便有白色粘稠物现象自然可以消失。
1、结肠炎
结肠炎患者首先需要调整饮食,以高糖、高蛋白质、低脂、少渣饮食为主,严重腹泻者需暂时禁食,通过静脉补充营养物质。感染性结肠炎患者可以遵医嘱使用消炎、抗病毒、杀虫药物控制感染。如果合并肠穿孔、肠坏死现象,需要给予手术治疗。
细菌性痢疾是因为感染志贺菌导致的,属于肠道传染病,主要通过被志贺菌污染的水源和食物进行传播,如果接触患者的生活用品,也可能造成感染。志贺菌主要侵犯直肠、乙状结肠等部位,可以导致肠道炎症和溃疡,从而影响患者的消化功能,出现腹泻、腹痛、里急后重、黏液便等现象,所以患者的大便上会有白色粘稠物质。
细菌性痢疾患者需要立即给予隔离,及时补充水和电解质,饮食以流食为主。针对志贺菌感染主要是以抗生素治疗,常用的药物有氧氟沙星、阿奇霉素、头孢等。此外,中医灌肠、针灸、穴位按摩等疗法也有助于改善患者的症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