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湿性关节炎与类风湿性关节炎的区别在于:病因上,风湿性关节炎与A组乙型溶血性链球菌感染有关,类风湿性关节炎病因尚不明确;症状上,风湿性关节炎主要侵犯大关节,类风湿性关节炎主要侵犯小关节;好发人群上,风湿性关节炎好发于儿童和青少年,类风湿性关节炎好发于35-50岁女性。
风湿性关节炎与类风湿性关节炎有何区别?
风湿性关节炎与类风湿性关节炎都是常见的风湿免疫性疾病,但它们在病因、症状、好发人群等方面存在差异。
1.病因:
风湿性关节炎:主要与A组乙型溶血性链球菌感染有关,常发生于急性扁桃体炎、猩红热等链球菌感染后。
类风湿性关节炎:病因尚不明确,可能与遗传、感染、性激素等因素有关。
2.症状:
风湿性关节炎:多侵犯膝、踝、肩、肘等大关节,局部可有红、肿、热、痛,关节功能障碍,发热、皮下结节等表现。
类风湿性关节炎:多侵犯腕、掌指、近端指间关节等小关节,早期表现为关节肿胀、疼痛、晨僵,晚期可导致关节畸形。
3.好发人群:
风湿性关节炎:好发于儿童和青少年,尤其以6-15岁多见。
类风湿性关节炎:好发于35-50岁女性。
4.实验室检查:
风湿性关节炎:抗链球菌溶血素“O”(ASO)、C反应蛋白、红细胞沉降率等指标可升高。
类风湿性关节炎:类风湿因子、抗环瓜氨酸肽抗体、血沉、C反应蛋白等指标可升高。
5.治疗:
风湿性关节炎:主要采用抗生素(如青霉素)控制链球菌感染,同时给予抗风湿药物(如阿司匹林)缓解症状。
类风湿性关节炎:治疗方法包括药物治疗(如非甾体抗炎药、抗风湿药、免疫抑制剂等)、手术治疗(如滑膜切除术、人工关节置换术等)。
需要注意的是,风湿性关节炎与类风湿性关节炎的诊断需要结合临床症状、实验室检查等综合判断。如果出现关节疼痛、肿胀等症状,应及时就医,明确诊断,以便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此外,这两种疾病的治疗应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避免自行用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