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见退烧药有对乙酰氨基酚和布洛芬,作用机制不同,都可能引起不良反应,使用时需注意剂量和方法,避免滥用,症状严重应及时就医。
常见的退烧药主要有对乙酰氨基酚和布洛芬两种。
对乙酰氨基酚通过抑制前列腺素的合成发挥解热镇痛作用,适用于普通感冒或流行性感冒引起的发热,也用于缓解轻至中度疼痛,如头痛、关节痛、偏头痛、牙痛、肌肉痛、神经痛、痛经。需要注意的是,该药超剂量使用可能会导致肝肾功能损害,严重者可致肝肾功能衰竭甚至死亡。使用时应严格按照说明书或医生的建议剂量服用,不要与其他含有解热镇痛药的药品同时使用。同时,该药与酒精同服可能会增加肝损伤的风险,服用期间应避免饮酒或含有酒精的饮料。
布洛芬具有抗炎、镇痛、解热作用,适用于缓解各种原因引起的发热、疼痛,如头痛、关节痛、偏头痛、牙痛、肌肉痛、神经痛、痛经等。与对乙酰氨基酚相比,布洛芬的解热作用更强,且作用时间更长。但需要注意的是,布洛芬也可能会引起一些不良反应,如胃肠道不适、头痛、头晕、皮疹等。少数患者可能会出现肾功能损害、粒细胞减少、血小板减少等严重不良反应。因此,有消化性溃疡、出血病史、心功能不全、肾功能不全、高血压等疾病的患者应慎用布洛芬,且使用期间应密切观察是否出现不良反应。
总之,退烧药虽然能帮助缓解发热和疼痛症状,但使用时需要注意剂量和使用方法,避免滥用。同时,如果发热持续时间较长或症状严重,应及时就医,以便明确病因并进行针对性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