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悸是一种自觉心脏跳动的不适感或心慌感,中医认为其病因主要有体虚劳倦、饮食失调、情志失调、感受外邪、药物中毒等。
1.体虚劳倦
先天禀赋不足,素体虚弱,或久病失养,劳欲过度,导致心气受损,心脾两虚,气血不足,心神失养,发为心悸。
2.饮食失调
饮食不节,嗜食膏粱厚味,损伤脾胃,运化失职,水湿内停,聚湿生痰,痰浊扰心,发为心悸。
3.情志失调
长期情志不畅,肝气郁结,气滞血瘀,心脉瘀阻,或肝郁化火,心火内炽,心神扰动,发为心悸。
4.感受外邪
风寒湿邪由皮毛而入,内舍于心,或邪热内犯于心,耗伤心气心阴,亦可引起心悸。
5.药物中毒
药物过量或毒性较剧,损伤心气,甚则心阳,导致心悸,如附子、乌头、蟾酥、雄黄等。
心悸的治疗应根据病因、脉象等具体情况进行辨证论治。对于实证心悸,应着重祛邪,如化痰、活血、清火等;对于虚证心悸,应着重补虚,如益气、养血、滋阴、温阳等。同时,还应注意调理情志,避免过度劳累,保持心情舒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