肠镜过程中发现息肉一般会直接做掉,原因包括息肉可能恶变、引起症状以及预防复发。
肠镜过程中发现息肉一般会直接做掉。
原因如下:
息肉可能会恶变:息肉是指肠黏膜表面突出的赘生物,大多数息肉是良性的,但也有一部分息肉可能会恶变,尤其是腺瘤性息肉。在肠镜检查中发现息肉后,医生会通过活检来确定息肉的性质。如果息肉是恶性的,医生会立即进行切除,以防止癌症的扩散和转移。
息肉可能会引起症状:即使息肉是良性的,它们也可能会引起一些症状,如腹痛、腹泻、便秘、便血等。在肠镜检查中发现息肉后,医生会根据息肉的大小、数量和位置等因素,决定是否直接将其切除。如果息肉较大或数量较多,或者位于肠道较狭窄的部位,可能会影响肠道的通畅性,导致上述症状的出现。
预防息肉复发:肠镜检查中发现息肉后,直接将其切除可以预防息肉的复发。医生会根据息肉的大小、数量和位置等因素,选择合适的切除方法,如电切、圈套切除、黏膜切除术等。这些方法可以有效地将息肉切除,同时减少息肉复发的风险。
需要注意的是,对于一些特殊人群,如老年人、患有严重心脏病或其他疾病的患者,医生可能会根据具体情况决定是否直接切除息肉。在肠镜检查前,患者需要告知医生自己的病史和用药情况,以便医生评估手术的风险和可行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