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体破裂是妇科常见急腹症,好发于年轻女性,危害因人而异,主要表现为下腹疼痛、恶心呕吐、肛门坠胀等,严重可致休克。诊断主要依靠病史、症状、体征和辅助检查,治疗方法包括保守治疗和手术治疗。预防关键是注意卫生、避免剧烈运动和重体力劳动、及时治疗妇科疾病、定期体检。
黄体破裂是妇科常见的急腹症之一,好发于14~30岁的年轻女性。黄体破裂对人的危害因人而异,临床症状及表现也有很大的差别。有的可能仅有突然的但很轻微的一侧下腹疼痛,破裂黄体内的毛细血管自行愈合,流出的少量血液也自行吸收,不留任何后遗症。有的则可能发生剧烈难忍的腹痛,为继发黄体内的血管破裂,血液流向腹腔,造成持续性腹痛,严重者可出现休克。下面将为你详细介绍黄体破裂的相关表现。
1.黄体破裂的症状:
黄体破裂后,患者会出现不同程度的下腹部疼痛:其程度取决于破裂口的大小、出血的多少以及患者的敏感性等因素。如果破裂口较小,出血较少,患者可能只有轻微的下腹部疼痛,类似于月经期间的疼痛;如果破裂口较大,出血较多,患者可能会出现剧烈的下腹部疼痛,甚至疼痛会放射到腰部和大腿根部。
部分患者还可能出现恶心、呕吐、肛门坠胀等症状:这是因为破裂的黄体刺激了腹膜,引起胃肠道反应。
如果黄体破裂导致大量出血,患者还可能出现头晕、乏力、心慌、面色苍白等休克症状:这是因为失血过多,导致血压下降,身体各个器官供血不足。
2.黄体破裂的体征:
下腹部压痛和反跳痛:这是黄体破裂最常见的体征,医生在检查时会发现患者的下腹部有明显的压痛和反跳痛。
宫颈举痛和摇摆痛:这是妇科检查时的特殊体征,提示盆腔有炎症。
腹部包块:如果出血较多,积血在盆腔内形成包块,医生在检查时也可能会摸到腹部包块。
3.黄体破裂的诊断:
病史:医生会询问患者的月经情况、性生活史等,了解是否有黄体破裂的高危因素。
症状和体征:如上所述,根据患者的症状和体征,医生可以初步判断是否为黄体破裂。
辅助检查:
B超检查:这是诊断黄体破裂最常用的方法之一,可以直观地看到卵巢内是否有黄体,以及黄体是否破裂,同时还可以了解盆腔内是否有积液等情况。
血常规检查:可以了解患者的血红蛋白、红细胞等指标,判断是否有贫血等情况。
后穹窿穿刺:如果B超检查怀疑有盆腔内出血,医生可能会进行后穹窿穿刺,抽取盆腔内的积血进行检查,有助于明确诊断。
4.黄体破裂的治疗:
保守治疗:如果患者的症状较轻,生命体征稳定,盆腔内出血量较少,医生可能会建议采取保守治疗的方法,包括卧床休息、止血、抗感染等。
手术治疗:如果患者的症状较重,生命体征不稳定,盆腔内出血量较多,或者保守治疗无效,医生可能会建议进行手术治疗,手术方式包括腹腔镜手术和开腹手术等。
5.黄体破裂的预防:
注意月经卫生:月经期间应避免剧烈运动和性生活,防止经血倒流,引起盆腔感染。
避免剧烈运动:尤其是在月经后期,要注意休息,避免剧烈运动和重体力劳动,以免引起黄体破裂。
及时治疗妇科疾病:患有盆腔炎、宫颈炎等妇科疾病应及时治疗,以免炎症扩散,引起黄体破裂。
定期体检:有性生活的女性应定期进行妇科体检,以便及时发现和治疗妇科疾病。
总之,黄体破裂是一种常见的妇科急腹症,对女性的健康危害较大。如果出现不明原因的下腹部疼痛,应及时就医,明确诊断,以便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同时,女性朋友在日常生活中应注意个人卫生,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预防黄体破裂的发生。
关键信息:黄体破裂是妇科常见的急腹症之一,好发于14~30岁的年轻女性。黄体破裂对人的危害因人而异,临床症状及表现也有很大的差别。主要表现为下腹部疼痛、恶心、呕吐、肛门坠胀等,严重者可出现休克症状。黄体破裂的诊断主要依靠病史、症状、体征和辅助检查,治疗方法包括保守治疗和手术治疗。预防黄体破裂的关键是注意月经卫生,避免剧烈运动和重体力劳动,及时治疗妇科疾病,定期体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