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AB是一种以尿急为特征的症候群,好发于女性,病因不明,主要症状为尿急、尿频和夜尿,诊断依靠症状和尿动力学检查,治疗方法包括生活方式调整、药物治疗和行为治疗等。
膀胱过度活动症(OAB)是一种以尿急症状为特征的症候群,常伴有尿频和夜尿症状,可伴或不伴有急迫性尿失禁;尿动力学上可表现为逼尿肌过度活动,也可为其他形式的尿道-膀胱功能障碍。
OAB好发于女性,尤其是围绝经期后的女性。其主要病因尚不清楚,可能与多种因素有关,包括:
逼尿肌不稳定:由非神经源性因素引起,储尿期逼尿肌异常收缩引起。
尿急感异常:尿道及盆底肌功能异常,导致尿急感阈值降低。
其他:膀胱感觉过敏、精神行为异常、激素代谢失调等。
OAB的主要症状为尿急、尿频和夜尿,部分患者可伴有急迫性尿失禁。尿急是指突然产生强烈的排尿欲望,难以被主观抑制而需立即排尿;尿频为单位时间内排尿次数增加;夜尿为夜间(晚上7点至次日早晨7点)排尿次数增加,通常≥2次。
OAB的诊断主要依靠症状、尿动力学检查等。治疗方法包括生活方式调整、药物治疗、行为治疗等。生活方式调整包括适当饮水、定时排尿、盆底肌训练等。药物治疗主要有M受体拮抗剂、β3肾上腺素能受体激动剂等。行为治疗包括膀胱训练、生物反馈治疗等。
对于OAB患者,应及时就医,医生会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同时,患者也应注意生活方式的调整,积极配合治疗,以提高生活质量。
需要注意的是,OAB可能会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严重时可能导致尿失禁、泌尿系统感染等并发症。对于老年人、孕妇、糖尿病患者等特殊人群,更应关注OAB的发生,及时就医,避免病情加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