肠黏膜出血的症状包括便血、腹痛、腹泻、里急后重感等。
1.便血
便血是肠黏膜出血最常见的症状表现。当肠黏膜受损时,血液会随着肠道内容物排出体外,可呈现鲜红色、暗红色或柏油样便。出血量的多少和出血速度会影响便血的颜色和状态。
2.腹痛
腹痛也是常见症状之一。出血部位的肠道可能因炎症刺激、痉挛等原因而引起疼痛,疼痛的性质和程度可能因病因而异,可为隐痛、绞痛等。
3.腹泻
腹泻可能伴随出现。肠道功能受到影响,导致大便次数增多,粪便性质改变。这可能是由于肠黏膜炎症刺激肠道蠕动加快所致。
4.里急后重感
里急后重感是指便意频繁,但排便量少或排不出。这通常是因为出血刺激直肠部位引起的不适感觉。
此外,患者还可能出现乏力、头晕等失血相关症状,若出血量大或持续时间长,还可能导致贫血,甚至出现休克等严重情况。如果发现有肠黏膜出血的相关症状,务必及时就医,进行详细的检查和诊断,以便明确病因并采取针对性的治疗措施,避免病情进一步恶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