肠癌即大肠癌,黏液便是否是大肠癌的早期,需根据具体情况判断。
虽然部分大肠癌早期患者会因肿瘤细胞刺激肠道黏膜,使其分泌液增多从而出现黏液便,但无法但从单一症状诊断大肠癌。若出现黏液便的同时进行内镜检查发现肠道内存在结节状、菜花状肿物或存在深达肌层的溃疡,且病理学检查为阳性,就说明是大肠癌所致,但若单纯出现黏液便症状,一般与大肠癌无关。
黏液便除可能是大肠癌引起外,还可能是由于不良生活习惯、细菌性痢疾、溃疡性结肠炎等因素引起的。
1、不良生活习惯
日常饮食不规律、长期进食过多生冷、油腻性的食物等不良生活习惯,导致肠道无法耐受,引起肠道功能紊乱,就会出现黏液便。
2、细菌性痢疾
细菌性痢疾是由于志贺杆菌感染所致,肠道被感染后,细菌会刺激杯状细胞产生大量黏液,黏液与大便一同排出就会形成黏液便。
3、溃疡性结肠炎
溃疡性结肠炎的病因并不明确,考虑是遗传学因素,免疫因素等引起的,炎症持续刺激结直肠黏膜及黏膜下层,就会导致黏膜受损并出现大量渗出,渗出液夹杂在大便中,就会形成黏液便。
出现黏液便,且排除非疾病因素,就需及时就诊检查,根据病因规范治疗,以免延误病情。日常应保持良好生活习惯,避免暴饮暴食或进食生冷、辛辣刺激性食物,还应避免进食腐败变质的食物,多数患者可取得良好预后,所以日常应保持良好心态,无需过度紧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