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药后怀孕孩子能要吗?

毛旭东 2025-11-12 22:02:21 4

  卵子受精以后,胚胎和胎儿的发育分为不敏感期、敏感期和低敏感期,具体内容如下:1、不敏感期:胚胎早期,也就是末次月经后的第14-28天,即妊娠的第0-2周,这个时期,药物对胚胎的影响是全或无,胚胎可能会受药物的影响而死亡、流产,胎儿可能不受药物的影响,一般不会造成胎儿畸形;2、敏感期:胚胎期,是指末次月经后的第29-70天,即妊娠的3-8周,这个时期属于胎儿器官的分化期,如中枢神经系统、脑、循环系统、心脏系统、眼睛和耳朵、肌肉、骨骼系统、四肢等,胚胎在这个时期对药物是最敏感的,容易发生严重的畸形;3、低敏感期:就是胎儿期,即妊娠的第9-38周,也就是怀孕的第11-40周,这个时期属于大部分组织功能成熟期,药物的影响可能涉及生长和功能,比如神经发育和生殖功能等。在进行妊娠期用药风险评估时需了解以下三个问题:1、用药距离末次月经的时间:距离末次月经28天以内,可能遵循全或无的原则,问题不是很大;2、不是每个人的月经周期都是28天,有的人是45天,有的人是2个月,如果月经周期是2个月,比如5月1号来月经,在7月1号之前用药,有可能遵循全或无的原则,问题也不大;3、药物性质:不是所有的药物对胎儿都有影响,明确对胎儿有畸形的药物就不能用。

点赞
相关资源

卵圆孔未闭堵手术后要终身服药吗 2025-11-12

卵圆孔未闭堵手术后不要终身服药。卵圆孔未闭封堵手术是通过介入方式放置封堵器封堵未闭卵圆孔的手术。封堵器由特殊材料制成,能够与心脏组织融合,达到长期封堵的效果。因此,在手术成功的情况下,患者的心脏功能可以恢复正常,不再需要长期依赖药物维持。患者在进行卵圆孔未


冠心病用长期服药吗 2025-11-12

冠心病是一种慢性疾病,需要长期管理和治疗,主要是为了控制症状、预防心肌梗死、改善预后、稳定病情等。1.控制症状药物可以缓解心绞痛、胸痛等症状,提高生活质量。2.预防心肌梗死某些药物可以降低血小板聚集,预防血栓形成,减少心肌梗死的发生风险。3.改善预后长期服用药物


炎症性肠炎要终身服药控制吗 2025-11-12

炎症性肠炎是否需要终身服药控制取决于疾病类型和严重程度、治疗反应和个人情况、复发风险等因素,一般中度至重度患者需要长期服药,而轻度患者治疗后可能停药,但需定期随访和监测。1.疾病类型和严重程度:轻度炎症性肠炎:对于某些轻度病例,经过适当的治疗后,症状可能会得


低压100高压150需要服药吗 2025-11-12

低压100高压150属于一级高血压,是否需要服药取决于多种因素,以下是一些需要考虑的点:1.年龄:一般来说,年龄较大的人(如65岁及以上)患高血压的风险更高,并且药物治疗可能更有益。对于年轻患者,医生可能会更倾向于先尝试非药物治疗。2.其他健康问题:如果您有其他健康问


血压偏高需要服药吗 2025-11-12

血压偏高是否需要服药,应根据具体情况来决定,不能一概而论。以下是一些需要考虑的因素:1.血压偏高的程度如果血压只是轻微偏高,例如收缩压在140-159mmHg之间或舒张压在90-99mmHg之间,且没有其他心血管疾病的风险因素,医生可能会建议通过改善生活方式来控制血压,如健康饮


二型糖尿病服药后喝酒会怎么样 2025-11-12

二型糖尿病患者服药后喝酒可能会影响血糖控制、增加药物副作用风险、损害肝脏健康、提高心血管疾病风险、引发其他健康问题。1.影响血糖控制酒精可以干扰肝脏的糖原输出和葡萄糖摄取,导致血糖水平波动。这可能使糖尿病患者的血糖难以控制,增加低血糖或高血糖的风险。2.增加药


高血脂要长期服药吗 2025-11-12

高血脂一般指高脂血症。高脂血症患者是否需要长期服药,与疾病类型、危险因素、治疗效果、依从性等有关。1.疾病类型高脂血症主要包括高胆固醇血症和高甘油三酯血症。不同类型的高脂血症治疗方法和用药时间可能不同。例如,高胆固醇血症通常需要长期服药来控制LDL-C水平,而高


艾滋病人在服药期间肾囊肿怎么治疗 2025-11-12

艾滋一般治艾滋病。艾滋病病人在服药期间肾囊肿,可以通过一般治疗、穿刺抽液+硬化剂注射、腹腔镜下肾囊肿去顶减压术、开放性肾囊肿去顶减压术等来处理。1.一般治疗如果肾囊肿较小,没有引起任何症状,通常不需要特殊治疗,只需要定期复查肾脏超声,观察囊肿的大小变化即可。


高血脂症要终身服药吗 2025-11-12

高血脂症一般指高脂血症。高脂血症是否需要终身服药,与血脂异常的严重程度、心血管疾病的风险、对生活方式和饮食调整的反应、药物的安全性和耐受性等有关。1.血脂异常的严重程度如果血脂水平较高或存在其他心血管风险因素(如高血压、糖尿病、吸烟等),可能需要长期服药以降


高血脂需要终身服药吗 2025-11-12

高血脂是否需要终身服药,应根据具体情况而定,不能一概而论。原发性高血脂通常是由于生活方式、饮食习惯、遗传等因素引起的。对于这类患者,医生可能会建议通过改善生活方式来控制血脂水平。如果改善生活方式后血脂仍不能达标,或者存在心血管疾病高危因素,则可能需要长期服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