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宝缺铁性贫血表现为皮肤黏膜苍白、易疲劳、食欲减退等,可通过调整饮食、补充铁剂、定期复查等方法治疗。
宝宝缺铁性贫血是一种常见的营养性疾病,多发生于6个月至2岁的宝宝。如果宝宝出现以下症状,家长需要引起重视:
1.皮肤黏膜苍白,以口唇、口腔黏膜及甲床最为明显。
2.容易疲劳,不爱活动,乏力。
3.食欲减退,腹胀,腹泻。
4.免疫力下降,容易感染疾病。
5.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力减退,学习成绩下降。
如果宝宝被诊断为缺铁性贫血,家长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1.调整饮食:宝宝6个月后,应及时添加富含铁的食物,如动物肝脏、瘦肉、蛋黄、豆类、绿叶蔬菜等。同时,要注意食物的搭配,以增加铁的吸收。
2.补充铁剂:如果宝宝缺铁较为严重,需要在医生的指导下补充铁剂。铁剂应在饭后服用,以减少胃肠道刺激。同时,要注意补充维生素C,以促进铁的吸收。
3.定期复查:宝宝补铁后,需要定期复查血常规,以了解贫血的纠正情况。如果血红蛋白恢复正常,应继续补充铁剂2至3个月,以补充体内储存的铁。
需要注意的是,铁剂不能长期服用,否则会引起铁中毒。同时,家长要注意宝宝的饮食卫生,避免感染疾病。如果宝宝出现其他异常情况,应及时就医。
总之,宝宝缺铁性贫血是一种可以预防和治疗的疾病。家长要关注宝宝的饮食,及时添加辅食,定期体检,一旦发现异常,应及时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