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屋遗产继承顺序及比例是多少(丈夫遗产继承比例分配)

法定继承,和人身关系是密不可分的,它的存在与人们对传统亲情伦理的认知相关,比如配偶、子女、父母,即使没有法律强制规定他们为法定继承的第一顺序继承人,一般人考虑身后事,也会优先想到让其继承自己的财富。

不过,这只是一种通常情形,特殊的情形下,被继承人可能对法定继承有排斥,不愿意部分或全部按这种方式处理自己的私人财产,于是选择遗嘱遗赠等方式表达对财产传承的真实意愿,甚至把法定继承人从继承遗产之列排除出去。

又或者,被继承人的财产虽然照样给法定继承范围内的近亲属,但考虑到某些因素,想对份额作出一定的不均等分配,这类情形现实中都存在。

也就意味着继承开始后,法定继承不是“万能”的办理原则,那么法定继承的适用范围、顺序与份额处理问题,法律作出了哪些规定?

一、适用范围

第一种情形,是被继承人生前没有立遗嘱,也没有遗赠、遗赠扶养协议,那么法律就作出推定,被继承人应该是愿意按照亲缘远近和一般均等法则处理自己留下的财富的,此时适用法定继承没有什么额外的限制。

第二种情形,被继承人可能立了遗嘱,或者存在遗赠的安排,订立了遗赠扶养协议,所以被继承人去世之后,法定继承就会受到一定的限制,亲属再怎么认为“肥水不流外人田”也无法强行改变法律的适用,会出现“外人”取得被继承人全部或部分财产的情况。

此时,法定继承受到了一定的“干预”,但办理过程中若是有了意外,法定继承依然可以作为“备选办法”,在这里假定王五为被继承人,举例说明。

王五立了遗嘱,对自己的一部分个人合法财产作出了处分安排,合法有效,还剩余一部分没有牵涉到遗嘱的安排中,此时,剩余部分还是可以按法定继承办;

王五立有遗嘱,但根据法律的规定,这份遗嘱对其财产作出的安排仅部分有效,另一部分无效,譬如违背了公序良俗,又或者与法律强制性规定相悖(譬如,王五年幼的女儿没有生活来源又缺乏劳动能力,按照规定他应当给女儿保留必要的份额,他却立遗嘱剥夺其继承权就无效),此时无效部分的遗产,按法定继承办理。

再如,存在遗嘱或遗赠的情况下,却出现了遗嘱继承人、受遗赠人失去了获得遗产的权利的法定事由;出于某些现实考虑,其直接表示愿意放弃获得遗产权利;甚至在遗嘱人、遗赠人死亡、继承尚未开始时,其生命便先一步终结,此时法定继承仍然可以作为“替补”适用。

二、顺序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千一百二十七条已经对法定继承的顺序作出了明确规定,被继承人死亡,继承开始,第一顺序继承人(配偶、子女、父母)继承,第二顺序继承人被排除在继承行列之外,但现实中也存在一种相对少见的情况,那就是被继承人没有父母子女和配偶,即使有,客观上已丧失了继承权。

此时,最亲近的旁系血亲、较为亲近的直系尊血亲可以作为第二顺序继承人(兄弟姐妹、祖父母、外祖父母)进入继承行列,值得注意的是我国的继承法律中,还有一条比较特色的规定,是出于弘扬传统孝道文化、鼓励家庭养老的考虑:

譬如,甲娶了乙为妻,甲去世之后,父母无人养赡,即使有其余子女,其对赡养义务也持消极逃避的态度,此时乙反而担起了赡养公婆的主要责任;

公婆的生活由乙经常照料,经济供养也长期坚持着,客观上,乙尽了主要赡养义务,这时法律有特别规定,其可以作为公婆遗产的第一顺序继承人。

女子丧夫如此,换成男子丧妻,赡养岳父母,尽到法律规定的成为法定继承人的必要赡养义务,也一样可以打破“既有血缘顺序”。

三、份额

一般情况下,同一顺序继承人继承遗产的份额均等,但处理起来,仍然有特殊情形的考量。

案例

冯大和冯二是一对兄妹,父亲冯某2015年去世,留下了一套价值约20万的房产。父亲去世时,两人已经丧母十几年。只是个普通农民的冯某生前没想过立遗嘱,更没选择遗赠,只能按法定继承办理,没有其他继承人的情况下,冯大和冯二就为房子的分配吵了起来。

作为哥哥的冯大认为房产不该分给妹妹,原因是父亲去世前曾经因为一场意外摔伤,导致生活不便长期卧床,持续5年直到去世,这期间父亲都住在他家,与他和妻子共同生活。

冯大表示,他身患残疾仍然坚持照顾父亲,妻子也照顾颇多,妹妹却疏于照料,所以冯二不该分得房产。

法院审理本案的过程中发现,冯大身患残疾,但结合在案证据还不足以达到“生活有特殊困难又缺乏劳动能力”的特殊情形,分配遗产时不能根据这条加以照顾,只是考虑到冯大对父亲冯某尽了主要赡养义务,酌情判决冯大和冯二以6:4的比例继承父亲冯某留下来的房产。

遗产继承时,起码要考虑到生活使用的便利,不宜僵硬地分配,如房产,就不能直接分为两半,或者让冯大与冯二严格按照比例“共同居住使用”,故此在冯大继承的基础之上,通过折价补偿的方式,给到冯二8万元左右的补偿款,冯大和冯二认可这一判决,均服判息诉。

从本案即能看出,按照男女平等原则,儿子和女儿虽然是同一顺位继承人,在赡养义务尽到程度不等的情况下,分配遗产也有多少的酌情处理。

实践中,法定继承的遗产份额,如果继承人之间商定好了,自愿接受有多有寡的分配,法律并不干涉。

还有就是,继承人对被继承人有法定的扶养义务,也有扶养能力,但其没有尽到,分配时就可能会分不到,或者少分;像本案中冯大一样,尽到了主要的扶养义务,或者被继承人一直与该方共同生活,诉至法院的时候,法院也会考虑到这点,让其占遗产份额较多的一部分。

生活有特殊困难又缺乏劳动能力的继承人,或老或幼或伤残,均属于法律规定的、分配遗产时应当照顾的群体,遗产分配也可能因此不均等,作出一定倾斜,使其生活得到必要保障。

四、总结

亲缘关系,并不是在继承开始后获得更多遗产的绝对保证,法律对法定继承的有关规定,是在亲属身份权和人情伦理、被继承人意愿之间取了一个平衡,倡导家庭成员互相帮助、尽到应尽的扶养义务,以此实现家庭和谐的良好社会风尚。

声明:

本文来源互联网,内容旨在传播知识,不代表本站立场。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

来源:各地高院

本文来自管理员投稿,不代表资源分享网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duduzhe.cn/fb431C2pQUAFRBFM.html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4年12月10日
下一篇 2024年12月10日

相关推荐

  • 成都专业遗产继承律师怎么收费(律师代办遗产继承收费标准)

    咨询是律师提供的专业服务之一,收费主要是依据当地经济情况、以及律师的能力水平、案件复杂程度、工作量难易程度等因素决定。财产继承、赠与、、遗赠属于民事案件,律师的咨询收费标准和民事案件律师咨询收费标准基本相同。具体到某个律师收费,则没有固定的标准,需结合具体

    2024-12-11 03:55:39
    62 0
  • 专业遗产继承律师怎么收费(遗产官司的律师收费标准)

    咨询是律师提供的专业服务之一,收费主要是依据当地经济情况、以及律师的能力水平、案件复杂程度、工作量难易程度等因素决定。财产继承、赠与、、遗赠属于民事案件,律师的咨询收费标准和民事案件律师咨询收费标准基本相同。具体到某个律师收费,则没有固定的标准,需结合具体

    2024-12-11 03:55:40
    53 0
  • 遗产继承的诉讼时效有多长时间

    问题解答: 继承发生纠纷后的诉讼时效是三年,自权利人知道或应当知道自己的权利受到侵犯之日起开始计算。但是,自权利受到损害之日起超过二十年的,人院不予保护,有特殊情况的,人民法院可以根据权利人的申请决定延长。 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百八十八条 向人民法院

    2024-12-11 03:31:50
    52 0
  • 遗产继承必须公证吗

    一、 遗产继承必须公证吗   1.在遗产继承中,公证并非强制性的要求。   2.公证的主要目的是预防遗产纠纷,确保继承过程的顺利进行。如果所有继承人对于继承的财产有明确的划分,并且没有争议,那么公证就不是必须的。 二、 代书遗嘱有效的条件有哪些   代书遗嘱要有效,

    2024-12-11 03:31:00
    49 0
  • 继承顺序和法定继承人范围区别(2022最新遗产继承政策)

    法定继承人,是指依照对被继承人享有继承权的人。综观各国继承制度的,法定继承人的范围和顺序大多是以血缘关系和关系为基础来确定的。对于有些人来讲只知道自己有继承权而并不知道继承的范围和自己可以分得多少财产,那么,法定继承人的范围有哪些?法定继承时的顺序又是什么

    2024-12-11 03:30:59
    51 0
  • 遗产继承权按照怎样的顺序继承(遗产继承权的分配比例)

    都说钱财乃身外之物,要以一种平常心对待,不能贪财。不过现实生活中,为了分割,多少亲人对薄公堂,从此形同陌路,甚至还有的付出了生命。遗产到底应该怎么分? 遗产继承是我们生活中必不可少会遇到的问题之一,在我国,遗产继承的方式分为如下四种:(1)继承,即被继承人在生

    2024-12-11 03:30:59
    43 0

发表回复

8206

评论列表(0条)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