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海外网
“六一”国际儿童节到来之际,习近平给江苏省淮安市新安小学的少先队员们回信,祝他们和全国小朋友们节日快乐。
习近平在回信中说,“你们学校是‘新安旅行团’的母校”“‘新安旅行团’不怕艰苦,足迹遍及大半个中国,以文艺为武器,唤起民众抗日救亡,宣传党的主张,展现了爱国奋进的精神风貌”。
今天,小组跟大家聊聊“新安旅行团”。
“新安旅行团”出发前留影(图源:学习强国)
一
1929年6月,江苏淮安,一家会馆挂上了新安小学的牌子。
这所学校由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创办。成立后,陶行知亲自兼第一任校长,继而由他的学生汪达之接任。1933年10月,汪达之组织“新安儿童旅行团”,安排7名学生到上海修学旅行,实践陶行知“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的办学理念。
一路上,孩子们用演讲、卖报纸等方法赚取经费。在上海50多天,他们走访棚户区,目睹了工人的贫困生活;一起上街卖报,领略了租界里巡捕的耀武扬威;赴“一·二八”淞沪战场凭吊,体会到中国人民反抗侵略、反抗压迫的斗争……
这次大胆尝试,轰动了中国教育界。陶行知为此写下一首打油诗:“一群小光棍,点点有七根。小的十二岁,大的未结婚。没有父母带,先生也不在……”
随着日军侵华步伐加快,中国大地已放不下一张安静的课桌。汪达之决定,将新安小学14名学生组织成“新安旅行团”,到全国各地修学旅行,开展抗日救亡运动。
这一大胆而富于创造性的想法,得到中共党组织和陶行知的大力支持。
1935年10月10日,在濛濛细雨中,“新安旅行团”出发了。他们每人一身单衣、一双草鞋、一把雨伞和一只行李袋,带着一套电影放映设备、几部黑白无声抗日影片和数十张抗日救亡歌曲唱片。这群10余岁的少年,就此踏上抗日救亡宣传的征途。
“新安旅行团”教农民识字(图源:学习强国)
二
在上海,他们加入鲁迅出殡仪式上的“万人挽歌队”,以悼念的歌声和口号唤醒民众救亡意识;在绥远(今内蒙古自治区中部),他们慰问前线英勇抗战的将士;全团还深入绥远西部少数民族杂居地,放映电影、教唱救亡歌曲,宣传抗日救国主张……
一行人跋涉万里,吃穿用住怎么解决?据团员回忆,活动经费主要源自放电影的收入、写作的稿费以及销售进步书刊的盈利,以此维持最低限度的生活。电影宣传还有个规定:有钱的可以买票,没钱的只要喊一句抗日口号也可以观影。
那时,在农村和中小城镇,老百姓尚不知电影为何物。“新安旅行团”每到一处,总会轰动方圆几十里。中国电影工作者蔡楚生称赞他们是“中国电影史上第一个流动放映队”。
1938年6月,“新安旅行团”来到湖北武汉。当时,武汉会战正激烈地进行,这是抗日战争时期规模最大、时间最久的一次战役。在八路军驻武汉办事处,周恩来用浓浓的乡音对汪达之说:“家乡出了你们这个抗日的儿童团体,我很高兴!”“要争取最后胜利,你们还要努力工作,希望你们立即投身保卫大武汉的运动!”
根据周恩来指示,“新安旅行团”参加了武汉抗敌歌咏大会、救亡文艺晚会,演出西北边区的秧歌舞,还到闹市区搭建“献金台”,演讲抗战必胜的道理,为抗日募捐。在保卫大武汉火把游行中,他们走在队伍最前边,振臂高呼抗战口号。
陶行知写诗赞扬:“人从武汉散,他在武汉干;一群小好汉,保卫大武汉。”
“新安旅行团”在解放区(图源:新华日报)
三
1941年1月,“皖南事变”发生后,“新安旅行团”无法继续待在国统区。危急关头,周恩来指示将该团安全转移到苏北抗日根据地。
在苏北,“新安旅行团”受到热情接待。刘少奇说:“你们是一个有光荣历史的革命团体,工作有很大成绩。在国内、国外有广泛的影响,是不可多得的”“我们共产党欢迎你们,支持你们,保护你们,而且还要让你们的团体和你们的工作有一个很大的发展”。
在中共的关怀和领导下,“新安旅行团”迅速发展壮大。
1945年9月,团员们随新四军参加了攻打淮安的战斗。他们背上大喇叭筒和各种宣传品,和战士们一起爬云梯进城,在高大建筑物上刷写“争取民主中国的胜利”“打倒日伪汉奸”等标语。卓有成效的工作受到苏北军民的赞赏,当地流传起这样的顺口溜:“盐阜区,三个旅:七旅、八旅、新安旅”。
1946年5月20日,毛泽东主席致信“新安旅行团”:“努力工作,继续前进,争取民主中国的胜利!”这封信极大地鼓舞了全体团员。
解放战争期间,“新安旅行团”跟随人民解放军攻进了济南城,把秧歌舞扭到了南京,将胜利的腰鼓打进了上海……1950年10月,“新安旅行团”更名为“华东新旅歌舞剧团”。1952年又与其他文艺团体合并成“上海歌剧院”。
今天的孩子早已远离了战争的硝烟。但在欢度“六一”儿童节之际,请别忘记,在全民抗战中,有这么一群“小好汉”,他们历时17年,行程5万余里,足迹遍及全国22个省份,为争取抗战胜利、全国解放作出了很大贡献。
对了,他们有个称呼:“民族解放的小号手”。
文/钟祺
编辑/九段
资料来源/人民日报、人民网、人民政协报、淮安日报等
来源:“学习小组”微信公号
本文来自海外网投稿,不代表资源分享网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duduzhe.cn/fb6a8B2pUXAlcBl0.html
发表回复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