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谍战著名间谍大揭秘:水门事件与“深喉”

水门事件与“深喉”

著名的“水门”原来只是几幢普通办公大楼的名字,像这样的办公楼在美国首都华盛顿随处可见。美国一般的机构和组织没有自己的专用办公楼,都是集中租用一个普通综合楼里的几间办公室或者一层。1972年,美国民主党总部在6楼租了办公室,让人意想不到的是,正是这几间普通的办公室,竟然让水门大楼从此“青史留名”。

暴露行踪的胶带

1972年6月17日深夜,华盛顿哥伦比亚特区。一辆黑色面包车顺着空旷寂静的大街驶来,悄悄地停在水门饭店附近一条偏僻的小巷里。几分钟后,车门被轻轻拉开,里面溜出5个矫健的身影。他们下车后先是凑在一起嘀咕了一阵,然后依次顺着墙根摸到饭店门口。不一会儿,其中四个人蹑手蹑脚钻了进去,只剩一个在门外找了个地方躲起来观望。

十几分钟后,又一个身影顺着大路慢慢走来,边走还边用手电筒四下照射。这是当晚值班警卫弗兰克·威尔斯在巡逻。威尔斯来到门前,顺手一拉,想检查一下门是否锁好。可是他惊讶地发现,门居然是掩着的,原来门锁被贴上了一片胶带,所以失效了。这本来也没什么好奇怪的,因为在楼里上班的人非常多,经常有人加夜班,临时出去的时候没有钥匙的人就会用这种方法,防止被门锁挡在外面。可是威尔斯却无法说服自己放轻松些。因为就在当晚,他上一次巡逻至此的时候,曾经发现过同样的胶条,当时他认为也许有人临时要出去一下,怕进不来采取了这个措施,所以他没有马上检查,而是顺手撕下了胶条,出去吃饭了。饭毕的他回到此处想继续检查,却发现门又被贴上胶条了。他拾头望了望,然而大楼已经漆黑一片,根本不可能有什么人加班。

威尔斯越想越觉得事情严重,再也不敢找任何理由安慰自己。他马上在报告上司的同时,向警察局报了案。威尔斯的报警被转到正在水门饭店附近巡逻的727号警车。这辆警车当晚本不执行任务,因此车上的两名警察身着便装,也正是这身嬉皮士的打扮骗过了躲在门外的放风者。两名警察在和警卫通报情况之后,先上到8楼的联邦储备委员会办公室,然后兵分两路搜索过来。果然在6楼发现了之前闯进来的4个人,他们正因为打不开民主办公室的门锁在那里卸门呢。没有格斗,没有追捕,几个笨蛋就这样乖乖被逮住了。楼下那个望风的家伙看见楼里突然灯光大亮,远处还有警车尖叫着飞驰而来,心知计划败露,于是仓皇逃回据点。

起初几个“窃贼”交待犯罪动机是盗窃,但是从他们身上搜出来的东西却无法自圆其说。高精度的手表照相机,一流的窃听装置…这些可不是市面上能买得到的,有谁会拿这么高昂的成本实施盗窃呢?情况很快浮出水面:这是起非法潜入民主党总部窃取竞选情报的秘密行动。这一判断很快在之后对“据点”的搜查中获得证实:联号的百元大钞、文件箱、记录白宫电话号码的通讯簿,还有成套的窃听器材…种种迹象表明这是一起严重的政治窃听事件。

如果威尔斯第一次巡逻没有发现胶条,他也就不会在第二次发现胶条时产生警觉。事实上,第一次的胶条就是这些人贴的,他们下午就提前布置好了一切,只等晚上偷偷潜入,可是当他们来到门前伸手一拽,发现门竞然锁上了,于是几个人不得不再次费力将门打开。不知这些人是不够“专业”,还是因为计划出现纰漏而内心焦躁,竟然忘了大门“许出不许进”,画蛇添足地再次顺手贴上了胶条。也正是他们的失误,加上便衣警察让放哨者放松警惕,这一连串的巧合让本来周密的计划意外地暴露了。

愈演愈烈,欲盖弥彰

随着事件调查的深入,矛头很快对准了共和党。总统尼克松为了赢得连任而采取的这一非法活动,让共和党的领导者陷入了指责和丑闻的尴尬局面。

深夜,白宫的总统办公室。尼克松和几个亲密助手还在紧急商讨应对措施。已经不知讨论了多少次,依然没有什么好办法,大家再次陷入沉默,燃烧的雪茄烟在屋内弥漫,冷掉的咖啡依然满满地盛在杯子里。尼克松从一阵沉思中回过神来,发现大家的目光都集中在自己身上。他清了清嗓子,终于发话了:“不是有3个古巴人吗?而且麦克德以前也参加过‘猪湾事件’,就说是古巴人为了自己民族利益进行的窃听活动。霍尔德曼,你马上去见中央情报局局长,让他出面一以国家安全的名义,别让联邦调查局插手。”

“我们恐怕得用些———”

“不就是一百万吗,多花点没关系,叫他们闭紧嘴巴就行。还有,对大陪审团要谨慎点儿,别胡言乱语走漏风声,迪安,你来办吧!”

助手们分头行动,尼克松也亲自挂帅,隐瞒事实。在第一次竞选连任的记者招待会上,他还信誓旦旦地向美国公众表示:“白宫的领导班子和本届政府里绝没有人受雇卷入这起荒唐的事件。”他甚至毫不羞愧地表达自己的观点:“令人痛心的不在于发生了此事,因为在竞选中总会有过于热心的人做些错事但是把做过的事掩盖起来,欺瞒选民,那才是令人痛心的。”尼克松凭借着精彩表演和他那群幕僚们的优秀才干将此事遮掩过去,大选结束,尼克松如愿以偿地获得连任,而且是压倒性的优势。正当尼克松和助手们弹冠相庆、得意忘形的时候,一封又一封匿名信寄到法院,密告“水门事件”还有隐情。

民主党占优势的国会决定成立一个特别调查委员会,对尼克松的竞选活动进行彻底调查。果然,1973年3月23日,参与水门窃听事件的美国共和党尼克松竞选班子的首席安全问题顾问詹姆斯·麦科德在接受调查时暴露了白宫法律顾问迪安。得知这一消息后,尼克松决定弃车保帅,让迪安当替罪羊。然而得知自己可能面临40年徒刑的处罚时,迪安崩溃了。他不甘心束手就擒,主动向检察官做了3个小时的交代,想以此换取赦免。

其实迪安本身一直是“圈外人”,事实上他并没有参加“水门事件”,而是在“掩盖”行动开始之后才一头扎进去的。对于他的坦白,虽然还不至于彻底揭穿事件真相,却也已经触及了这个“圈子”的边界。只要调查出现进展,局面随时可能失去控制,一发不可收拾。为了挽回局面,尼克松再次发表声明,这一次,他干脆表示事先根本不知道水门事件,事后也没有任何阻挠调查的行为。他也不失时机地为窃听活动辩护,宜称适当的“监控”是为了国家安全,是合法且必要的。从罗斯福总统时开始,每个总统都这么干过。

然而水门事件调查委员会可不像民众那么好骗。在参议会听证会上,前白宫助手巴特菲尔德曾透露白宫椭圆形办公室装有秘密录音设备的情况。这是为了方便记录与手下谈话和电话内容而配备的,尼克松入主白宫后也认为这很方便,因此这套录音装置一直在使用中。

委员会要求尼克松交出有关录音带和文件资料,尼克松以行政特权为由拒绝。这是美国的全球战略从进攻双方为此惊动了法院。经过3个星期的考转为防守的标志,是美国力图继量,多数法官认为总统也要受法律约束,续称霸世界但又力量不足的表现。有义务遵照法律交出录音带和文件。听得结果,尼克松恼羞成怒,一时头脑发热,签署了3份罢免令:司法部长理查森、司法部副部长拉克尔肖斯和特别检察官考克斯一夜之间被除去任职。恰恰是这一震惊之举让尼克松搬起石头砸了自己的脚,美国舆论强烈谴责总统利用职务之便滥用职权,阻挠“水门事件”的司法活动。

国会弹劾总统的理由成立,并得到联邦法院的支持。尼克松决心顽抗到底,他一面组织秘密销毁录音带上对他不利的内容,一面继续强调行政特权,表示“将遵循从华盛顿到约翰逊历届总统所遵循与捍卫的先例,绝不做任何削弱美国总统职位的事情”。被交出的电话记录干疮百孔,大量重要的内容不翼而飞,取而代之的是听不见、无情报价值等字眼。这种敷衍的做法激怒了最高法院,首席大法官裁决尼克松必须交出有关录音带。

真相终于随着新证据的发现浮出水面。一盘记录于水门事件发生后6天的录音带内容显示,尼克松曾指示他的助手让中央情报局阻挠联邦调查局调查此事。铁证面前,白宫被惊得目瞪口呆。一直标榜自己清白无辜的总统原来从开始就掩盖真相,欺骗他的顾问、公众、国会甚至家庭。每个人都感觉被欺骗了,就连自己的部下一共和党的一批参议员、众议员也建议他辞职,尼克松终于到了众叛亲离的地步。

1974年8月8日,尼克松宣布将于次日辞职,成为美国历史上首位辞职的总统,“水门事件”也就此告一段落。


《华盛顿邮报》与神秘线人

水门事件的发展牵动了诸多媒体的参与。《华盛顿邮报》的两名记者追踪数月,报道了从詹姆斯·麦科德等5人闯入位于水门大厦的民主党全国总部到尼克松总统辞职的全部过程,他们准确的信息和及时的报道不仅让大众随时掌握事态的发展,更是促使形成社会舆论的重要因素之一。1973年5月7日,该报凭借调查“水门事件”的报道为公众服务而荣获当年的普利策新闻奖。那么这些惊人的内幕究竞是从哪里获得的呢?面对疑问,《华盛顿邮报》一直拒绝透露告密者的身份,但总编辑引用了当时一部知名色情电影《深喉》(DepThroat)的片名作为告密者的化名。

深喉,这个美国现代史上的重大谜团一直是媒体津津乐道的挖据对象,无数文章、书籍、电影和电视节目都乐此不疲地寻找这个神秘人物。多年来,不知有多少人被怀疑是深喉:尼克松的助手帕尔·布坎南、新闻秘书齐格勒及其助手杰里·沃伦、美国前司法部长约翰·米切尔的特别助理弗雷克里克·切尼·拉鲁…“深喉”这个词甚至被收入韦氏大辞典。直到30多年后,2005年5月31日,一个自称是“深喉”的人戏剧般地现身于大众视野中,他就是美国联邦调查局(FBD前二号人物马克·费尔特。

1913年,马克·费尔特出生在美丽的爱达荷州双瀑布镇。尽管家庭一般,个性外向的费尔特最终还是依靠自己的努力修完了法学课程,并幸运地进入联邦调查局工作。

费尔特在FBI表现出色,很快在担任堪萨斯城特工首脑时崭露头角,成功地瓦解了黑帮组织,并因此受到局长胡佛的赏识,成为其心腹,随后更是平步青云,扶摇直上,直至担任副局长。

1978年,费尔特遭到指控,原因是非法闯入地下激进组织嫌疑人的住所搜查制造炸弹的证据。尽管他已于1973年6月递交辞呈,结束了自己31年的℉BI生涯,在他到法庭聆讯时,法庭外还是聚集了数百名调查局的同事示威,为他声援。两年后,费尔特被判有罪,然而好运再次降临。里根总统的上台,让他获得了意外的赦免。晚年的费尔特对自己的FBI经历感慨万分,他曾于1979年出版了个人回忆录《FBI金字塔内幕》,里面记述了自己的工作历程。

费尔特在“水门事件”中扮演了非常重要的双重角色:作为秘密线人他让事实真相呈现于媒体报道之中;作为联邦调查局的主要官员,他反对总统干涉“水门事件”调查,并为此抗争到底。至于他选择这样做的理由,《名利场》在报道中给出了两点原因。

其一,白宫与联邦调查局的积怨越来越深。费尔特在职时,白宫为处理工作提出的一些非正当要求就让他不满。比如1971年,尼克松为了查出将政府与苏联战略武器会谈消息透露给《纽约时报》的人是谁,曾动用窃听器和测谎仪,当时费尔特就对此表示不同意见,更将尼克松的行为形容为“狗急跳墙”。1972年,白宫又向FBI提出“希望”,想通过FBI伪造一些证据,以便将政府从一桩腐败丑闻中洗脱出来。费尔特和胡佛的不合作再次让双方关系紧张起来。同年,局长胡佛去世,本来有望接任局长的费尔特却等来了新的上司尼克松选择了另一个政治上忠诚的司法部官员格雷担任局长一职。费尔特勃然大怒,他在回忆录中写道,总统“想要在胡佛的位置上安插一名政客,想要FBI成为白宫的一个附属工具”。

其二,费尔特与尼克松成了老冤家。FBI调查“水门案”时,遭到了白宫层层障碍的阻拦,包括时任局长的格雷,也成为一道难以逾越的屏障。至于费尔特本人,也早已是尼克松监视的目标。费尔特明白尼克松想要淡化这一丑闻,他深知中央情报局对联邦调查局的“指手画脚”。但是他决定抗争到底,也就是在此时,一个电话打到了他的办公室。

打电话的人名叫伍德沃德,曾在美国海军服役。也就是在那时,他认识了在FB1工作的费尔特。两人因为同在华盛顿大学学习而感觉分外亲近,并相互交换了电话号码。1971年,伍德沃德正式进入《华盛顿邮报》,他与费尔德之间依然保持着联系。此时的费尔特已经坐在FBI的第三把交椅上,而且逐渐成为日常事务的实际管理者了。

“水门事件”发生后,伍德沃德和卡尔·伯恩斯坦写了一篇文章,确定其中一个“小偷”詹姆斯为尼克松总统竞选委员会的成员。在随后采访另一个成员霍华德·亨特时,他们意外发现他的电话号码出现在两位“小偷”的号码旁边。

凭借记者敏锐的洞察力,伍德沃德意识到这其中大有文章。如果能在政府部门或调查机构打开一个缺口,信息的价值就远比目前公开的有价值得多。于是就有了他打给费尔特办公室的电话,在那次通话中他们谈及了“水门事件”。之后的所有内幕都是通过这一联系秘密地从政府内部传递到公众的眼睛和耳朵里。

尽管费尔特的宣告姗姗来迟,也尽管这一宣告并未征服所有的怀疑者,大部分人还是选择了相信。一部分人认为费尔特扮演了“不光彩的角色”,作为掌握政府机密或重要信息的国家公务人员,他不应该背弃自己的誓言,将属于个人或内部机密的事情捅给报界。但美国的几家大报在发表的文章中均认为,费尔特的所作所为印证了个人举报和媒体的监督可以制约政府官员滥用权力的行为。2008年12月18日,这位曾对美国历史造成重大影响的神秘人物因心脏衰竭去世,享年95岁。

本文来自D先生630投稿,不代表资源分享网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duduzhe.cn/fbf14B2pVVghcA10.html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5年01月29日
下一篇 2025年01月29日

相关推荐

  • 70年代成人片巨星,被老公奴役后死里逃生:亲密关系中的痛苦循环

    晴岸 | 作者朴素的树、如欢 | 编辑andrea piacquadio | 图源今天,壹心理和你聊聊:“关系中的强迫性重复”。琳达罗芙蕾丝。全世界第一位成人片巨星。主演的电影《深喉》在美国创下了6亿美金的票房,一夜成名。她是所有男人的梦中情人,所有女人的模仿对象,也是性革命的海报

    2025-01-29 15:00:01
    53252 0
  • 深喉.吹哨人.造谣者

    一,深喉“深喉”这个称谓出自著名的水门事件。一位尼克松竞选时期的身边人,向华盛顿邮报提交了诸多总统竞选过程违法和欺瞒司法的证据,导致尼克松辞职。这个神秘人物匿名提交资料,记者就给他起了个代号——深喉。几十年过去,到底谁是当年“深喉”?有人说水落石出,有人依

    2025-01-29 14:57:02
    841 0
  • 保密警示教育故事(一)

    保密,从古至今,就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话题。可以说,自从有了人类,就有了秘密,也就有了保密。纵观中华民族的五千年历史,特别是各个朝代的兴衰史,容易看出凡是涉及国家安危、百姓生息、个人祸福抑或是吏治成败,几乎都会与保密产生联系。因为一旦泄密,后果极为严重,很可能

    2025-01-29 14:54:02
    577 0
  • 70年代成人片巨星被老公奴役:有毒的亲密关系,是一种强迫性重复

    今天,壹心理和你聊聊:“关系中的强迫性重复”。琳达罗芙蕾丝。全世界第一位成人片巨星。主演的电影《深喉》在美国创下了6亿美金的票房,一夜成名。她是所有男人的梦中情人,所有女人的模仿对象,也是性革命的海报女郎,红极一时。然而,1980年一本自传《折磨》横空出世,让

    2025-01-29 14:51:01
    1550 0
  • 70年代成人片巨星,被老公奴役后死里逃生:有毒的亲密关系,是一种“强迫性重复”

    壹心理主笔团 | 晴岸壹心理-人生的重要命题在这里找到答案今天,壹心理和你聊聊:“关系中的强迫性重复”。琳达罗芙蕾丝。全世界第一位成人片巨星。主演的电影《深喉》在美国创下了6亿美金的票房,一夜成名。她是所有男人的梦中情人,所有女人的模仿对象,也是性革命的海报女

    2025-01-29 14:48:01
    80320 0
  • 保护“深喉”:媒体义不容辞

    回放:2012年,因报道世界奢侈品协会,《新京报》《南方周末》两家媒体被对方告上法庭,本案被称为中国“第一起真正涉及秘密消息源作证问题”的媒体侵权案件。两家媒体一审败诉,在二审向法院提供“深喉”身份信息后反败为胜。 进展:媒体进行舆论监督,线人一旦曝光,则有可能

    2025-01-29 14:45:02
    57 0

发表回复

8206

评论列表(0条)

    暂无评论